“你负责天天看树,我负责每月寄水果”,这句朋友圈热梗,曾让四川眉山的 “兴攀农场” 火遍全网。有人当玩笑,有人真掏 1980 元认养果树,盼着五年水果自由,最后却落得 “果子没影、本金难回”。
![]()
这事儿不是个例,数千人的维权群里满是疑问:曾经的 “智慧农业标杆”,咋就成了让人闹心的迷局?今天咱们掰开揉碎说,不黑不吹,只聊事实。
四年三步走:从踏实赚钱到飘到翻车
兴攀农场的起点挺实在,2017 年从眉山 120 亩柑橘园起步,创始人詹仕攀原本做水果批发,嫌 “赚差价太慢” 才搞认养模式。
1. 起步期:小而美攒口碑,踏实赚小钱
396 元一棵柑橘树,5 棵起订,承诺次年分 6 次寄 12-15 斤水果,还能手机看直播。2018 年第一次挂果,新鲜度 + 可视化种植圈了不少粉,当年营收 800 万净赚 120 万。2019 年扩到 2100 亩,加了采摘和农家饭,会员 1800 人,营收 3200 万,这时候还靠真果子赚钱,算是良心开局。
![]()
2. 扩张期:迁总部吹数据,开始 “画饼”
2020 年把总部迁到深圳,拿了融资就全国铺基地,还喊出 “全球种植网络”。
2021 年上线 APP,加了 “签到领福利”“推荐好友有奖励” 的玩法,会员一下冲到 3.8 万,营收号称 3.2 亿。可警方后来查出,
2022 年底宣称的 40 万会员、5000 万营收,实际只有 12 万会员、3800 万营收,冷链投入 3000 万反而让成本暴涨,净利润只剩 210 万,纯属 “虚胖”。
3. 疯狂期:百亿目标喊破天,数据全靠编
2023 年起彻底飘了,宣称投 2 亿搞区块链溯源,和央企合作搞农业金融,对外报 “1.2 万亩基地、86 万会员、28 亿营收”。内部员工爆料,实际基地才 8000 多亩,会员 23 万,营收顶多 5.6 亿,数据直接 “乘以 5” 造假。
2024 年底喊着 “年交易 100 亿、2025 年上市”,背地里欠农户收购款、冷链费,连员工工资都拖,资金链早断了。
商业模式拆穿:看着花哨,实则圈钱
兴攀农场的模式听起来挺复杂,又是认养又是定制,实则 “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羊毛被卷走”。
个人认养:从卖果子到卖 “高收益梦”
早期 396 元一棵真送水果,后来套路越来越深:果子分量缩水、配送次数减少,还推出 19800 元的尊享套餐,宣称 “天天有收益”。要知道农业利润率顶天 15%,这明显是 “拆东墙补西墙”,用新会员的钱给老会员发福利。再加上 “推荐好友拿奖励,组队升级享分成” 的玩法,不少人拉着亲戚朋友入局,最后一起亏。
企业定制:假案例撑场面,没赚真钱
对外说服务 83 家企业,实际没几个靠谱的:和超市合作宣称月采 150 吨,实际只送 30 吨次果;收了科技公司 800 万建农场,只种了 20 亩;拿了 500 万政府补贴,承诺的示范基地只建了 100 亩,钱全被挪走。
农旅融合:赔钱赚吆喝
眉山基地号称年接待 12 万人次,实际 80% 是会员免费来的,门票收入才 68 万。采摘搞 “摘多少送多少”,忙活半天净利润才 40 万,自己还贴 200 万搞配套,纯属撑场面。
![]()
避坑指南:这三类农业项目别碰!
兴攀农场不是真农业,是披着 “智慧农业” 外衣的骗局,套路就三步:用小利勾人、用数据洗脑、用高收益套牢。
记住三个 “不”,避开坑:
- 宣称 “收益超 15%” 的不信,农业没这么高利润,“天上不会掉馅饼”;
- 靠 “推荐好友赚大头” 的不沾,看似划算,实则风险藏身后;
- 不让看真实基地的不投,连果子种在哪都不知道,纯属瞎忽悠。
农业创业讲究 “慢工出细活”,急着圈钱迟早翻车。认养农业本身是好模式,可惜被玩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