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两天聊了物业“酬金制”后,很多粉丝追问:酬金制真的很好吗?自己小区适合吗?今天和大家讲讲它的两面性。
什么是酬金制?简单说,就是业主们的物业费,放在一个“透明账户”里,专款专用;甚至在一些小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开设业委会和物业的“共管账户”。物业公司按约定比例提取一笔“酬金”作为其服务报酬和利润,账户里剩下的所有钱,都是花在小区的“物业服务成本”。通过年度物业服务资金预算、季度物业服务资金收支情况和年度审计,让小区账目清晰可见,所有结余归业主,但所有超支,也同样要由全体业主承担。
听起来很美好,但它并非万能钥匙,尤其是有以下情况的小区,推行酬金制需要格外谨慎,甚至可能“水土不服”:
首先,是业委会软弱涣散或根本不存在的小区。酬金制需要一个强大、专业的业委会来监督物业的执行。如果业委会自身都难以为继,那么透明账本形同虚设,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反而可能因为花费过多引发新的混乱。
其次,是业主参与度低的小区。如果大部分业主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不愿参与表决,甚至对业委会持不信任的态度,那么业委会就成了“光杆司令”,也很难代表集体意志去有效约束物业公司。
最不该轻易尝试的,是财务严重入不敷出的小区。酬金制解决的是“钱怎么管得明明白白”,但不能凭空变出钱来。如果小区物业费标准极低、收缴率又差,维修压力巨大,那么推行酬金制后,一旦出现亏损,这个窟窿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分摊补足。到时,透明的账本带来的可能不是安心,而是“无钱可用”的焦虑和更大的邻里纠纷。
所以,核心问题来了:在酬金制下,权责怎么分?打个比方:业委会是社区的“董事会”,负责决策、审批预算、监督服务;而物业公司是“职业经理人”,负责执行具体的保洁、保安等专业服务。在酬金制模式下,业委会和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标准和人员配置有更大的监督权和话语权。通过对服务质量的严格考核,业委会可以要求物业公司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或个人予以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服务人员进行更换。这种更紧密的监督关系,有助于提升物业团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
不难发现,酬金制是一场深刻的社区治理变革,它把当家的权利和责任,一起交还给了业主。它是有为业主、强大业委会和诚信物业三方共同配合的高阶管理模式,但也不是解决所有基层矛盾的普惠工具。选择它之前,请务必审视一下自己的小区,是否准备好了。
原标题:《“酬金制”自测指南:这三类小区要慎选》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谢飞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