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今天唠个实在嗑:同样是南方顶流主题乐园,同样瞄准亲子游和年轻客群,广州长隆和深圳欢乐谷的赚钱能力,咋就差出“喜马拉雅”和“小土坡”的距离?
![]()
数据说话才叫硬气:广州长隆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营收常年稳定在两百多亿,赚钱能力杠杠的;而深圳欢乐谷呢,客流全靠本地短途客撑着,年营收连长隆的零头都不到,二次消费更是没眼看,只能靠低价年卡勉强拉流量。
![]()
都是本土文旅巨头,都占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区位,为啥长隆能赚得盆满钵满,欢乐谷却只能在“温饱线”徘徊?今天咱就用东北人的实在话,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不管是带娃出游还是想了解文旅行业,都能看得明明白白!
![]()
一、业态布局:长隆“综合体闭环”VS欢乐谷“单一游乐场”
咱先从游玩体验说起,这俩乐园的定位,从根上就不是一个量级。
广州长隆压根不是“一个乐园”,而是“乐园宇宙”!野生动物世界、欢乐世界、水上乐园三大核心园区凑一块儿,再搭配上场场爆满的长隆大马戏,形成了“动物观赏+刺激游乐+水上狂欢+夜间演艺”的超级组合。
![]()
带娃家庭能白天看熊猫、长颈鹿,下午玩温和的旋转木马,晚上看大马戏惊呼连连;年轻人能扎进欢乐世界刷过山车,泡在水上乐园玩刺激滑道,一天根本不够玩。
![]()
更绝的是园区配套,长隆在几个园区之间设了免费接驳车,随到随走,不用费心转车;周边还建了熊猫酒店、长隆酒店等多个主题酒店,内饰全是动物元素,连早餐都能看到卡通玩偶互动,节假日房价飙到千元以上还一房难求。这种“多园区联动+住宿捆绑”的模式,硬生生把“单日游”变成了“2-3日度假游”,游客想不花钱都难。
![]()
再看深圳欢乐谷,更像个“大型露天游乐场”。占地面积才35万平方米,虽然分了魔幻城堡、玛雅水公园等几个区域,但核心还是过山车、旋转木马这些传统游乐设施,定位太单一。你带娃去玩,上午刷两个项目,下午就没啥新鲜的了,根本留不住人过夜。而且欢乐谷周边没有自有配套酒店,游客大多是“早来晚走”的单日游,玩完就撤,消费链条短得可怜。
![]()
最关键的是气候适配性,长隆的水上乐园搞了全年恒温系统,冬天也能玩水,打破了季节限制;而欢乐谷的玛雅水公园只能夏天开放,一到秋冬就成了“半闲置”状态,客流直接砍半。一个是“全年无休赚钱”,一个是“半年忙活半年闲”,差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二、营收结构:长隆“多元吸金”VS欢乐谷“门票依赖症”
赚钱的核心差距,还得看营收结构。长隆早就跳出了“靠门票吃饭”的圈子,而欢乐谷还在门票的“舒适区”里打转。
先看长隆,门票收入只占总营收的四成,剩下的六成全靠住宿、餐饮、零售、演艺这些“二次消费”撑着。咱算笔账:一个三口之家去长隆度假,门票花1500块,住一晚主题酒店1200块,吃两顿园区餐饮600块,再买个熊猫玩偶、动物纪念册300块,人均消费轻松超1200块。
![]()
长隆的二次消费简直是“精准收割”:园区里的动物造型餐点,一份儿童套餐八十到一百五,家长为了孩子开心闭眼买;IP衍生品更是爆款频出,熊猫公仔、长颈鹿钥匙扣利润高得很,节假日还得排队抢;
![]()
长隆大马戏更是“印钞神器”,普通票三百多一张,VIP座能卖到八百块,场场座无虚席,光这一项年收入就超20亿。更别提年卡用户,占比高达三成多,这些“回头客”一年能去十几次,每次都得贡献餐饮、零售消费,现金流稳得一批。
![]()
再看深圳欢乐谷,营收结构简直“惨不忍睹”,门票收入占比超六成,二次消费基本是“摆设”。园区里的餐饮都是普通快餐,一份盒饭五十块,味道一般还量少,游客要么自带零食,要么凑活吃一口;衍生品更是没特色,无非是印着“欢乐谷”logo的T恤、钥匙扣,设计老气,价格还不便宜,根本没人愿意买。
![]()
为了拉客流,欢乐谷推出130块起的低价年卡,看似热闹,实则拉低了客单价。这些年卡用户大多是深圳本地年轻人,周末来逛一圈,自带水和零食,玩两三个项目就走,几乎不产生额外消费,相当于“用低价换客流,却没赚到真金白银”。对比长隆的“高客单价+高复购”,欢乐谷的盈利模式简直太被动了。
![]()
三、客群质量:长隆“全国吸客”VS欢乐谷“本地打转”
客流的“质”和“量”,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长隆是“全国撒网”,而欢乐谷只能“守着家门口”。
广州长隆的客群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每年寒暑假,全国各地的家长都带着孩子来长隆“打卡”,这些跨城、跨省游客的消费力可不是盖的:住主题酒店、吃特色餐饮、买IP衍生品,人均消费轻松超2000块,而且大多是“一次性高消费”,不像本地客那么精打细算。
![]()
更别提长隆靠《爸爸去哪儿》等综艺植入,在全国打响了名气,成了“亲子度假”的代名词,根本不愁客流。
反观深圳欢乐谷,客群基本锁定在深圳及周边城市,跨城游客占比极低。这些本地客群的消费习惯很固定:周末来玩半天,自带零食饮料,不买衍生品,不升级体验,人均消费就只有一张门票钱。
![]()
而且深圳年轻人的选择太多了,海边、爬山、商圈娱乐,欢乐谷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只能靠低价年卡留住老客,很难吸引新客。
更要命的是客群重合度,长隆主打“家庭亲子游”,这个客群的消费意愿最强——为了孩子开心,家长从不吝啬花钱;而欢乐谷主打“年轻客群”,这个群体对价格敏感,追求新鲜感,一旦有新的娱乐项目出现,很容易“移情别恋”。一个抓牢了“消费力最强的亲子客”,一个盯着“最挑剔的年轻客”,盈利差距自然越来越大。
![]()
四、运营创新:长隆“主动造热点”VS欢乐谷“跟风蹭热度”
如果说业态和客群是“先天优势”,那运营创新就是“后天努力”,这方面长隆更是甩了欢乐谷几条街。
长隆最厉害的地方,是“持续造新”,让游客永远有新鲜感。平均每两年就推出一个全新主题区域,比如野生动物世界不断引入稀有物种,升级自驾游览路线;欢乐世界新增“超级飞侠”主题区,吸引低龄儿童;
![]()
水上乐园每年更新滑道项目,保持刺激感。而且长隆深耕动物IP,从园区场景到酒店装饰、衍生品,全方位强化熊猫、白虎等核心IP的存在感,让游客形成“提到亲子度假,就想到长隆”的条件反射。
![]()
营销上,长隆更是“海陆空全方位出击”:和热门综艺深度合作,让明星带娃打卡;节假日搞主题活动,比如春节的“动物春晚”、国庆的“花车大巡游”;会员体系也做得扎实,年卡用户能享受优先入园、专属活动等福利,复购率越来越高。
![]()
再看深圳欢乐谷,运营创新简直“乏善可陈”。游乐设施更新频率极低,很多过山车、旋转木马都是十几年前的老项目,新鲜感早就没了;自有IP几乎为零,只能靠联动外部IP“蹭热度”,比如和《英雄联盟》《奥特曼》搞短期主题展。
![]()
但这些合作大多是“一次性买卖”,热度一过,游客就没了兴趣,而且还要支付高额版权费,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服务体验上的差距更是明显:长隆的工作人员热情又专业,看到小朋友会主动打招呼,讲解动物知识时耐心细致;而欢乐谷的工作人员更像“纯打工的”,面无表情,游客问路都懒得抬头。
![]()
同样是排队,长隆有遮阳棚、风扇,还设置了互动小游戏消磨时间;欢乐谷就是干巴巴的排队区,夏天晒得冒油,冬天冻得发抖,体验感差到极致。
五、体制机制:长隆“灵活决策”VS欢乐谷“国企束缚”
这背后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体制差异。广州长隆是民营企业,决策灵活,反应迅速;而深圳欢乐谷是华侨城旗下的国企,经营决策相对保守,调整节奏慢半拍。
长隆作为民企,老板拍板就能干,看到亲子游市场火爆,立马加大动物IP投入,建主题酒店;发现二次消费潜力大,就深耕衍生品和餐饮,优化产品设计。而且成本控制也高效,通过自主研发游乐设备、集中采购物资,能省不少运营支出;
![]()
智能调度系统还能提升员工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长隆单个乐园初始投资约50亿,第三年就能盈利,第八年全面回本,投资回报周期清晰又靠谱。
![]()
而深圳欢乐谷作为国企,设备采购、项目升级都要走复杂流程,等审批下来,市场热点早就过了。比如看到长隆的亲子游做得好,欢乐谷想跟风升级儿童区域,光论证、审批就花了一年多,等建成开放,已经错失了最佳市场时机。
![]()
而且依赖外部IP合作时,还要支付高额版权费用,自有内容研发投入不足,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
六、避坑指南+理性看待:欢乐谷并非一无是处
唠了这么多,咱也得给想去的家人提个醒,顺便客观说句公道话:欢乐谷也不是完全没优势,关键看你怎么玩。
游玩避坑指南
1. 选对乐园看需求:带娃出游、想度假放松,直接冲长隆,虽然花费高,但体验值回票价;只想周末短途散心、玩点刺激项目,预算有限,深圳欢乐谷也能凑活,记得买低价年卡更划算。
2. 长隆省钱技巧:提前网上订套票(门票+酒店),比单独购买便宜两成;自带少量零食,园区里少点高价餐饮;避开节假日高峰,不仅人少,酒店价格还能便宜三成。
![]()
3. 欢乐谷避坑要点:别在园区里吃正餐,又贵又难吃,周边商圈有很多性价比高的餐馆;不买园区衍生品,性价比太低;优先玩热门项目,别在冷门项目上浪费时间。
理性看待差距
其实欢乐谷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靠近深圳市区,交通便利,适合本地游客单日短途游;低价年卡能锁定一批忠实客群,维持基本客流。而且近年来欢乐谷也在尝试转型,比如增加夜间演艺、升级儿童区域,但转型速度太慢,想追上长隆的脚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最后唠两句:本土乐园的赚钱密码,长隆已经说透了
说到底,长隆能碾压欢乐谷,核心就抓准了三点:一是做“复合业态”,从单一游乐变成度假闭环,延长消费链条;二是抓“高价值客群”,聚焦亲子家庭,挖掘二次消费潜力;三是“持续创新”,靠IP和内容保持新鲜感。
![]()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不管是带娃出游还是自己放松,选对乐园很重要;而对于文旅行业来说,长隆的成功也给其他乐园指了条明路:只有深耕客群、创新业态、优化体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
唠到这儿,咱也互动一下:你带娃去过长隆或欢乐谷吗?觉得哪个体验更好?你认为欢乐谷该怎么改进才能追上长隆?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得好的我给你点赞!觉得这篇攻略有用的家人,别忘了点个关注,后面再给你们分享更多文旅行业的干货和出游攻略!
#旅游##0元福利尽在旅游展##旅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