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没有听过沃尔特·惠特曼这个名字,但是你一定听过这首诗: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我们的船渡过了每一个难关,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得到,
港口就在前面,我已经听见钟声,听见了人们的欢呼,
千万只眼睛在望着我们的船,它坚定、威严而且勇敢;
只是,啊,心哟! 心哟!心哟!
啊,鲜红的血滴,
就在那甲板上,我的船长躺下了,
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
这首《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曾被选入语文教材,也成为了好几代人心中最能代表惠特曼的文化符号——总有许多人将这位诗人描绘为一位永远歌唱着的水手。
而实际生活中的惠特曼,远比他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形象更为复杂和真实。
![]()
惠特曼1819年生于美国纽约州长岛的一个木匠家庭,彼时初生的美国正在快速发展,但惠特曼的生活却十分坎坷。
他在十一岁时便辍学谋生,先是在律师事务所当勤杂工,又在印刷厂当学徒,做了排字工,后来还在乡村小学当过教师,当过记者,又因解放黑奴问题与社长意见不合而辞职。南北战争时期,他还行巡各地,看护、慰问伤兵。
他在各行各业中辗转、在美国各地行走、生活、观察,写下了这本《草叶集》。
![]()
1855年第一版《草叶集》扉页,李印白摄
对于为什么要创作《草叶集》这个问题,惠特曼自己是这样回答的:“我没有赢得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承认,乃退而转向对于未来的心爱的梦想……这就是要发愤以文学或诗的形式将我的身体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学的个性坚定不移地、明白无误地说出并表现出来……”
然而,这本汇聚了惠特曼毕生心血与梦想的诗集,在面世时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甚至经受了许多诋毁与谩骂。
彼时的美国文学界,仍然受制于传统的诗歌创作在格律、形式和题材上的种种限制,因循守旧的风气盛行,《草叶集》敢于大胆地打破桎梏,创造出石破天惊的“自由体”诗歌,敢于以自由洒脱的面貌歌唱一切,在我们今天看来无疑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在当时,仅有爱默生一人敢于出言称赞,称《草叶集》为“美国迄今做出的最不平凡的一个机智而明睿的贡献”。
![]()
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惠特曼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那就是继续将这部《草叶集》写下去。
《草叶集》的初版诞生于1855年,当时它仅是一个薄薄的小集子,惠特曼也不过三十六岁。此后,惠特曼不断将新的诗集收入其中,亦对旧有篇目进行增删修订,汇聚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草叶集》,也即所谓的“临终版”:共有十二个诗集、两个补篇,收入的诗歌三百首有余,成了一部实实在在的“大部头”,也成为了今人眼中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诗集之一。
《草叶集》的诞生距今已有近二百年,今年,我们又一次推出了全新的《草叶集》(图文版)。为什么我们如今还在阅读惠特曼的诗歌,还要做新的《草叶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要追溯到1955年。
![]()
《草叶集》图文版(全三册)
[美]沃尔特·惠特曼 著 楚图南 李印白 译 李印白 摄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为配合纪念《草叶集》出版100周年的活动,推出了楚图南译《草叶集选》,可以说,相当一部分读者最初对惠特曼、对《草叶集》的感知与记忆,与楚图南的译本是密不可分的。
楚图南在翻译惠特曼作品时条件极其艰苦,起初身陷牢狱,缺乏资料,后又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可说困难重重。但我们如今阅读楚先生的译文,仍能感到其中饱满的激情,真挚的怀念,对平等与自由的歌颂,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在几代读者心中种下了涟漪。
![]()
《草叶集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1978年10月印刷
而新版的另一位译者李印白也正是如此。
他在少年时听到惠特曼诗歌的朗诵表演,从此视惠特曼为心灵的导师,在充分尊重惠特曼原作神韵,沿袭楚译磅礴开阔、气冲牛斗的风格的基础上,将《草叶集》补译完成,完成了这场跨越百年,与惠特曼、与楚图南的对话。
楚图南先生曾经说,惠特曼歌颂的“自己之歌”,其实“此心同,此理同,那也正是人人之歌”。在他的笔下,我们所见的不仅是壮阔的田野与大海,不仅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工厂、船舶、高楼,更有沐浴着晚霞在城市中行走的普通工人、刚开始上学的孩童、奄奄一息的伤兵、城市边缘的流浪汉,他平等地注视着一切,感受着一切,又毫无保留地将其写下,汇聚成了《草叶集》这部“人的史诗”。
正因如此,在这部新版《草叶集》中,我们还邀请译者、摄影师李印白选配了八十余张摄影作品,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便可以看看他的出生地、居住地,看看他曾饱含诗意歌唱过的风景与建筑,也看看百余年前的生活场景如今又是如何面貌,跨越时空,与惠特曼同游同吟。
![]()
一艘“曼哈顿号”游船驶过横跨纽约东河的布鲁克林大桥,李印白摄
《草叶集》其名虽是自然界里再平凡不过的植物——“草叶”,却如草叶般蓬勃茂盛,其中有一句,“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正适合用来做这部不断修订、一直在扩展完善的诗集的注脚,也适合做惠特曼生平的概括。
他的诗篇,不仅关乎他个人的生命体验,更是一种普遍的召唤——召唤我们去热爱生活,去拥抱自由,去相信个体的尊严与无限的可能。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其中大名鼎鼎的《自己之歌》节选,愿我们的阅读能使惠特曼留下的片片草叶焕发“新绿”。
自己之歌
选自《草叶集》,楚图南译
1
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
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
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
我邀了我的灵魂同我一道闲游,
我俯首下视,悠闲地观察一片夏天的草叶。
我的舌,我的血液中的每个原子,都是由这泥土这空气构成,
我在这里生长,我的父母在这里生长,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在这里生长,
我现在是三十七岁了,身体完全健康,
希望继续不停地唱下去直到死亡。
教条和学派且暂时搁开,
退后一步,满足于现在它们所已给我的一切,但绝不能把它们全遗忘,
不论是善是恶,我将随意之所及,
毫无顾忌,以一种原始的活力述说自然。
![]()
《草叶集》图文版(全三册)
2
屋宇和房间里充满了芳香,框架上也充满了芳香,
我自己呼吸到这种芳香,我知道它,我欢喜它,
这种芬芳的气息,要使我沉醉,但我不让自己沉醉。
大气并不是一种芳香,它没有熏香之气,它是无臭的物质,
但它永远适宜于我的呼吸,我爱它,
我愿意走到林边的河岸上,去掉一切人为的虚饰,赤裸了全身,
我疯狂地渴望能这样接触到我自己。
我自己呼出的气息,
回声、水声、切切细语、爱根草、合欢树、枝杈和藤蔓,
我的呼气和吸气,我的心的跳动,血液和空气在我的肺里的流动,
嫩绿的树叶和干黄的树叶,海岸和海边的黝黑的岩石和放在仓房里面的谷草所吐的气息,
我吐出来散布在旋风里的文字的声音,
几次轻吻,几次拥抱,手臂的接触,
在柔软的树枝摇摆着的时候,枝头清光和暗影的嬉戏,
独自一人时的快乐,或在拥挤的大街上、在田边、在小山旁所感到的快乐,
健康之感,正午时候心情的激动,由床上起来为迎接太阳而发出的我的歌声。
你以为一千亩是很多了么? 你以为地球是很大了么?
你已有了长久的实习,学到了读书的能力了么?
你在理解了诗歌的意义的时候曾感到非常骄傲么?
和我在一处待过一日一夜,你就会有了一切诗歌的泉源,
你将会得到大地和太阳的一切美善,(还有千万个太阳留在那里,)
你将不再会间接又间接地去认识事物,也不会通过死人的眼睛去观看
一切,也不会以书本里的假象和鬼影作为你的粮食,
你也不会通过我的眼睛观察,从我去获得一切,
你将静静地向各方面倾听,经过你自己而滤取它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