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春秋霸主,为啥姜氏齐国,在齐桓公和管仲下线后,霸业就迅速衰落?
而晋国,从晋文公开始,像开了挂一样,称霸中原长达百年之久,甚至把南边的超级大国楚国压得喘不过气?
![]()
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句“晋文公厉害”,就能糊弄过去的。
今天,咱们就从地缘和制度变革的角度,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
表里山河的含金量
晋国所在的山西,被世人称之为“表里山河”。
这地方外有山,内有河,地势险要。
东面是巍巍太行山,天然的巨型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南面是中条山加黄河,山水联防,固若金汤。
这就好比,晋国天生就自带超级防御系统。
![]()
春秋早期,晋国“曲沃代翼”内战,打了七十多年。
哪怕晋人脑浆子都快打出来了,东边的诸侯,比如郑国、虢国,想进来拉偏架、捡便宜,也得先问问太行山和黄河答不答应。
结果就是,他们最多在边境蹭蹭,根本进不来,更别说改变晋国内部的格局了。
齐桓公,第一个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令天下。
但面对晋国这个对内杀宗室、对外灭小国的滚刀肉,齐桓公也只能在山东半岛干瞪眼。
因为你手就是伸不过去啊,死活管不着,你有啥办法。
这就叫“地理屏障的红利”,它让晋国拥有了完成变革的黄金时间。
但是,你要说晋国封闭?
它又偏偏不封闭,它还是个交通枢纽。
![]()
向西,有龙门渡、风陵渡这些关键渡口,直通关中老家。
周王室有啥风吹草动,西边的戎狄有啥新动静,晋国总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一个知道,第一个捞好处。
周平王东迁后,新都洛阳几乎就在晋国的眼皮子底下。
更绝的是,晋国还占着黄河的上游。
下游的诸侯国,谁不盼着风调雨顺?
晋国在上游修修水利,就能让下游感恩戴德。
要是动点歪心思,下游就可能变成汪洋泽国。
最后,春秋是青铜时代,打仗的兵器、祭祀的礼器,哪样都离不开铜和锡。
中原地区普遍缺矿,但晋国南边的中条山,就是个大铜矿。
![]()
虽然锡矿需要从东北进口,但晋国控制了朝歌等战略要地,等于卡住了锡矿贸易的咽喉。
再加上运城盆地的盐,“屈产之乘”的好马,晋国要矿有矿,要盐有盐,要马有马。
所以说,晋国的地缘硬件,是老天爷赏饭吃。
打破阶级壁垒
当然,如果只有表里山河,那顶多只能算是个土财主。
晋国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敢于进行变革,敢于打破周王室宗法制度的枷锁!
周朝讲究“亲亲尊尊”,治国理政靠公族。
晋国因为其特殊的建国背景,地处戎狄之间,周王室就特许它“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用夏朝的传统和戎狄的规矩来管理,这本身就埋下了改革的种子。
而真正的制度革命,始于两次内部权力洗牌。
![]()
第一次是“曲沃代翼”。
从晋昭侯将曲沃封给成师开始,到曲沃武公灭掉翼城晋国大宗公室。
历时近七十年,终于实现小宗替代大宗的逆袭。
成功后的曲沃小宗,还能用大宗的那一套统治班底吗?
肯定不能,必然得大力引进外部人才。
于是,大量非公族的异姓人才开始进入核心统治阶层。
第二次,是晋献公的“国无公族”政策。
晋献公为了防止曲沃代翼事件再次发生,上台后一刀切。
直接搞了个惊天动地的“休克疗法”,尽灭“桓庄之族”。
并且,规定以后国君的儿子,除了太子,都不能留在国内当官,也不给封地。
从此,晋国卿的位子,不再只属于公室,而是改成“能者居之”的上岗模式。
![]()
这一下,彻底打破了阶级固化的天花板。
在齐国,普通人想当高官,难如登天。
可在晋国,只要你有本事,哪怕你祖上是逃难来的,都有可能做到执政卿。
你行你就上,立了功就封官授爵。
荀氏、范氏、赵氏等等这些异姓家族,哪个不是摩拳擦掌,卷得飞起。
虽然,这种内部养蛊式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了“三家分晋”的结局。
但是,在霸业阶段,它爆发的能量却是无比惊人的。
它让整个国家变成了一台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人人争先。
因为,军功成了上升的唯一阶梯。
三军六卿制
而将上述种种完美整合,并且制度化的关键的人物,就是晋文公重耳。
![]()
晋文公在外流浪十九年,尝尽了世态炎凉,跑遍了当时所有主要的国家。
流亡的过程中,亲眼看到了各国的制度优点和弊端。
他回国时,晋国刚经历完内乱,大家都不想折腾了。
人心思定,大家都迫切希望有个强人来带领大家搞发展。
晋文公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行改革。
他没有推翻晋献公“国无公族”的基本国策,而是选择接纳并优化了它。
并且,晋文公把之前零散的政策,比如军事上的“作州兵”、土地方面的“作爰田”,整合成了一套系统性的国家法典“执秩之法”。
![]()
确立三军六卿制,平衡了国内各个派系的关系,建立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
这让所有人才,无论出身,都能在一个规则透明的竞技场上效力。
让大家不再纠结于旧怨,而是卷业绩、比功劳,把内部矛盾转化成了对外扩张的动力。
于是,晋国各个卿大夫家族高效协同,爆发出恐怖的战斗力。
城濮之战,一战定乾坤,把楚成王打回了原型。
更重要的是,晋文公搭建的这个政治框架,韧性极强。
即使后来国君能力平庸,但只要这个竞争机制还在,国家的霸业就能靠着卿大夫们的集体智慧维持下去。
直到百年后,晋平公还能靠着先人们留下的遗产,沾沾自喜地说“齐、楚多难”,我们晋国依然稳坐钓鱼台。
![]()
所以,晋国霸业长存的背后,存在着一个环环相扣的完美逻辑链条。
得天独厚的地缘屏障 ,打破常规的“国无公族”制度,三军六卿竞争机制的确立,以上三者缺一不可。
而齐国,虽有管仲设计的制度,但终究未能打破“家天下”的桎梏。
所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时的强大,可以靠资源和机遇;但持续的强大,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