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风口
本期要点:OpenAI让GPT更加高情商,但然后呢?
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当其他AI公司还在比拼跑分时,OpenAI已经悄然改换赛道了。
![]()
11月12日,OpenAI发布了全新的GPT-5.1。
与以往不同,这次并没有举办发布会,也没有炫耀更高的测评分数,而是将重点放在八种不同风格的聊天人格(如专业、友好、直率、古灵精怪等),用户可以定制AI的语气、热情程度和简洁度。
核心模型被划分为Instant和Thinking两大类,前者更加温暖健谈,后者在回答复杂问题时更高效严谨。
此外,在安全评估方面,OpenAI引入了心理健康和情感依赖的衡量维度,试图在AI深入影响用户情感的同时,建立起可靠的安全边界。
回顾不久前GPT-5的发布,尽管OpenAI声称新模型在流畅度、幻觉控制、多模态能力等方面有显著进步,却反而被不少用户吐槽创新不足。
更关键的是,谷歌的Gemini、马斯克的Grok等竞品还在不断以性能指标进行对比,使OpenAI陷入无止境的“跑分竞赛”中。
因此,在我们看来,这次OpenAI不再试图证明自己的模型是最聪明的AI,却想要成为用户最离不开的伙伴。这一点反而更值得关注,当AI竞赛从“智商”卷向“情商”,真正的商业较量才刚刚开始。
高情商AI
首先,很多人可能没注意的是,OpenAI当前的核心瓶颈在于用户黏性。
自发布以来,ChatGPT的用户数增长迅猛,目前每周活跃用户已超过8亿。对于一个仅出现3年的产品而言,这个成绩无疑已经非常优秀了。要知道,Facebook花了9年才达到10亿用户,Tiktok也是今年6月才实现10亿的海外月活用户。
但不同于这两个社交媒体平台,ChatGPT没有通过广告获得收入,主要靠用户的订阅费。
所以,仅有用户数量是不够的。OpenAI面对的真正挑战在于,用户虽然来了,但是否会留下,频繁深度地使用,并最终愿意为之付费。
毕竟,虽然周活跃用户有8亿,但如果其中很多用户每周只是偶尔登陆一两次,那这个活跃度和使用频率也很难为OpenAI带来可持续的收入。
这次GPT-5.1的更新亮点——“人格化”设定,就在力图解决这个黏性不足的问题。
将技术语言转化为用户能直接感知的体验,就有望让AI从冷冰冰的答题机器,变成有温度的生活和工作伙伴,就会让用户更愿意与AI多聊聊,从碰到问题才到ChatGPT来问问,变成无论工作还是闲暇都想打开聊两句。
提升了用户的交互频率,用户才有可能对ChatGPT产生依赖。当用户用ChatGPT处理更多任务,ChatGPT也就有了更大的变现潜力。
这也正呼应了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本月初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所说的:光有高增长还不够,得有高黏性。
要知道,目前OpenAI的估值已经飙至5000亿美元,收入却仅不到200亿美元。
可是,OpenAI有个野心极大的CEO——奥特曼曾公开宣称,2030年,OpenAI的收入会达到数千亿美元,也就是说,五年内,收入至少要涨十倍。
![]()
现在,让用户数量涨十倍必然已经不可能了,因此OpenAI必须在维持用户增长的同时,大幅提升付费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极具挑战。
特别是,现在奥特曼俨然已经是个天天讲“大故事”的人了,靠着这些愿景,OpenAI一边获得超千亿的投资,一边签下超万亿的算力和芯片采购合同。
可是,要支撑他描述的大故事,仅有8亿用户已经不够了,必须有更多黏性和使用时长等数据,才能让投资者与合作伙伴信服OpenAI正在通往万亿市值的道路上。
持久战
不过,在这儿,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借GPT5.1的更新来分析未来AI的商业化路径。
在如何提升用户黏性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有个误会,那就是高黏性必须来自社交或高频互动。
可是,那只是针对社交平台,因为它们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互动。但ChatGPT的核心是人与AI的互动,本质上是任务导向的。
就像你对滴滴或Uber等打车软件的黏性并不来自社交,而是出于对服务的依赖。如果这个APP是你出行时最高效、最可靠的选择,那么你就会对它具有最强黏性。
用户对苹果手机的黏性更不是来自社交,而是因为你的照片、支付信息、常用应用以及相关信息都在手机中。
更重要的是,高黏性也并不必然等于高付费。
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ChatGPT能够为用户提供最靠谱的大学申请建议,哪怕这个用途一辈子只会用到一次,用户也会为此付费,甚至购买最贵的Pro会员。
但反过来,我想你也许很难为每天都用来闲聊的AI陪聊功能付费,特别是这个费用还不低,每月20美元。
所以,用户数量和使用频率以及时长固然重要,但我们认为,OpenAI不能只停留在让用户喜欢和AI聊天的层面,真正应该追求的让用户可以用AI解决高价值问题,而关键点就在于让AI“有用”和“可信”。
我们常说要用AI打出闪电战,但今天我们也想强调,更要在战略上重视打好持久战。
技术领先和模式创新都是暂时的,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也有可能只是幻象,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用户的信任,才是决定胜负的持久战。
因此,我们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过,ChatGPT自然形成的“AI顾问”才是OpenAI最大的金矿,但目前种种迹象都表明,他们自己似乎并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也为AI应用开发者和想转型AI的企业家们带来一个重要提醒:面对AI巨变,被动等待只会被淘汰,“刻意进化”才能成为未来的主角。我们必须找到AI颠覆原有业务范式的关键点,并主动用AI重塑业务,从而抢占新的生态位,迎接未来AI所带来的大繁荣。
![]()
这也是我在前天“前哨大会2025”上深入探讨的主题。错过直播的朋友,务必记得去看看回放,相信会让你不虚此行。
最后,我也想做个小调研,目前你付费最多的服务是什么?你觉得它被AI改造的潜力有多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科技产业的新趋势和底层规律,欢迎加入科技特训营学习,和我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长按图片扫码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此外,明年一月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展观展团正在招募中。届时,我将陪同你和各位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在产业一线浸润式的观察和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报名。
最后,鉴于公众号推送机制的改变,你未来刷到要闻评论的机会可能没那么多了,建议你加入粉丝群,第一时间得到我的独家前沿分析,而且我们还会每天在粉丝群里发布独家资料,快快扫码加入吧!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个思维导图,扫描加群即可领取
“前哨大会2025-要点集合1”
↓点击学习王煜全老师最新大师课,掌握马斯克的赚钱底层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