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捍卫童年:论自由玩耍的不可替代价值
当五岁的孩子蹲在午后阳光下,专注地用树枝追踪蚂蚁的路线时,他正在经历生命中最深刻的学习。然而,在当下这个充满教育焦虑的时代,如此简单而珍贵的画面正变得越来越稀有。我们以爱之名,用琳琅满目的玩具和排得满满的培训课程,将孩子的世界填得密不透风,却独独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自由玩耍的权利。我认为,自由玩耍绝非可有可无的消遣,而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基石,任何精心设计的活动都无法弥补失去自由玩耍带来的损失。
自由玩耍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是任何结构化教学无法比拟的。当孩子自发地垒砌积木,在一次次的倒塌中摸索平衡的奥秘时,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主动的知识建构。这种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对物理世界的理解,远比被动接受灌输的公式定理来得深刻而持久。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知识的。自由玩耍恰恰提供了最自然的互动环境,让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悄然生长。反观那些完全由成人主导的活动,即使设计得再精巧,也难免剥夺了孩子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自由玩耍是社会能力培养的天然土壤。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通过一颗玻璃珠和一把野花建立友谊,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习的是人类最本真的交往艺术:分享、协商、妥协。这些鲜活的社会课,远比任何口头说教都来得有效。研究表明,童年期缺乏自由玩耍机会的儿童,在日后更容易出现社交障碍。当我们把孩子封闭在成人精心构建的"安全"环境中,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学习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机会。
从人格塑造层面看,自由玩耍滋养着儿童的精神世界。在自主克服困难、独立作出决定的过程中,孩子获得的是宝贵的掌控感和成就感。这种"我能行"的自我确认,是自信心最坚实的基石。相反,过度保护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难以形成抵抗风雨的韧性。正如一个在自由玩耍中学会照顾受伤小鸟的孩子,他所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承担责任勇气。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必须尽早让孩子学习"有用"的技能。这种观点看似务实,实则短视。自由玩耍中培养的好奇心、创造力和坚韧品格,恰恰是未来社会最需要核心素养。与其填鸭式地灌输知识,不如守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这不仅是教育智慧,更是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
因此,我们亟需重新审视自由玩耍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给孩子多少,而在于懂得何时放手。还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权利,就是还给生命最广阔的成长空间。当我们学会尊重那些看似"无用"的玩耍时光,或许才能真正触及教育的本质——让每个孩子按照其内在规律,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