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29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
![]()
管理是一门关乎人与事的艺术,更是一场对自我心性的漫长修炼。作为一校之长,从踏入校门的那天起,就知道责任像山一样压在肩上,学校里的大事小事,好像都和自己脱不了关系。这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常常推着校长们凡事都要管、凡事都要亲自动手。可有时候,责任心要是过了头,反而会把好事变成坏事。真正成熟的管理者,从来不是什么事都包揽的“劳模”,而是懂得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该放的“引路人”。做管理,不是把自己的精力全部耗尽,而是要去点燃团队里每一位老师的热情。要是对什么都过度负责,反而会让团队的力量变弱,让老师失去成长的机会,最后还会把自己拖进疲惫和焦虑的怪圈里。校长的工作,关键在平衡,在有智慧地做事,而不是一味地付出,把自己逼到极限。
一、透支身心,损伤根基
责任心过剩的校长,往往最先忘了关心自己。他们总觉得学校的所有问题都该自己扛,老师们的期待、家长的信任,全都往自己心里装。加班成了每天的常态,按时休息反而成了奢侈的事,就连放个假,手机也响个不停,回复工作消息、修改活动方案、安排下周事务,忙得停不下来。身体长期处在高强度运转的状态,失眠慢慢找上门,心里总觉得焦虑,慢性疲劳也悄悄缠上了身。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到了真正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反而没了弹性,没法冷静应对。就像一棵大树,总在不停地给枝叶输送养分,却忘了好好养护自己的根,时间久了,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悄悄枯萎。一个总是疲惫的领导者,很难做出清醒的决策,也很难给老师们传递平静又坚定的力量。所以,真正的负责,首先得对自己负责,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
二、弱化团队,抑制成长
要是校长什么事都亲力亲为,不知不觉中就会夺走老师们成长的机会。老师辛辛苦苦做的方案,他不亲自改一遍就不放心;部门定好的计划,他要反复调整好几回才肯通过;甚至班级要办个小小的活动,他也忍不住插上手,指挥着该怎么做。时间长了,团队里的人就会慢慢养成依赖的习惯:“反正校长最后会把关,我不用太费心思”“照着校长说的做就行,省得出错”。在这样的环境里,副手很难锻炼出独当一面的能力,中层干部也没了做决策的勇气,就连一线老师也变得不敢尝试新方法、不敢创新。每个人身上的潜能,都被这位“负责任”的校长无意间压了下去。其实管理不是把一切都控制在手里,而是要释放大家的能力。一个好的校长,该像肥沃的土壤,而不是精致的盆栽——给大家提供成长需要的养分,提供支撑的力量,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自己生根、发芽,最后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敢于放手,信任身边的人,这才是对团队最大的责任心。
三、模糊重点,损耗效能
责任心过剩的校长,很容易一头扎进细节里,却忘了把握大方向。他们可能会花上半小时,和老师讨论宣传栏上字体该用什么颜色,反而把重要的战略会议时间压缩了;可能会为了一份汇报材料的排版,反复调整格式,却没工夫好好思考明年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当大量的精力都花在这些琐碎的小事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比如规划学校的发展愿景、培育校园文化、帮助老师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课程创新,反而得不到足够的关注。管理里有个很经典的“二八法则”:20%的关键事务,决定了80%的成果。校长最核心的责任,就是找到这20%的关键事,把精力聚焦在上面,而不是被那80%的琐事缠住,把自己拖得身心俱疲。有时候,学会放下一些小事,反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掌控能力。
四、营造焦虑,传递压力
当校长对每一件事都要求苛刻,一心追求完美的时候,其实也在无形中给学校定了一种标准:所有人都得像他一样“全身心投入工作”。偶尔按时下班的老师,可能会被人暗暗贴上“不够投入”的标签;科室主任第一次提交的方案稍有不足,可能就会被认为“责任心不强”。这种看不见的压力,会慢慢在整个校园里扩散开来。老师们不敢犯错,怕被批评;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怕出问题;更不敢主动说“我遇到困难了,需要帮助”。每个人都在努力表现得“很忙碌”“很完美”,却不是真正把心思放在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成长上。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它需要宽松的环境、彼此的信任,也需要允许犯错的空间,这样才能孕育出创新的想法。校长的情绪和态度,就像学校的天气,适宜的“气候”能让大家安心成长,比事无巨细的“管控”要重要得多。
五、忽略机制,依赖人治
过度负责的校长,常常喜欢靠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靠制度。哪里出了问题,他就立刻赶到哪里;哪个环节容易出纰漏,他就亲自盯着。短期内看,好像效果很明显,可时间长了,就会破坏学校组织的健康。因为该完善的制度一直没完善,该规范的流程一直没规范,团队也没能养成自己主动运转的习惯。万一校长调动工作,或者出差不在学校,整个学校系统可能就会乱了套,没法正常运行。优秀的管理者,不是让自己变成学校的“救火队长”,也不是让自己成为唯一的“引擎”,而是要搭建一套不依赖任何个人的机制:谁该做什么,责任要分清楚;做事的流程要规范,不能随心所欲;评价和激励的办法要有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用制度来管人,按规则来办事,这样才能让学校实现可持续的运行。
六、失去边界,挤压自我
很多校长因为责任心太强,慢慢就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了。家里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还在不停地接工作电话;周末好不容易陪孩子出去玩,手机还得随时看,回复微信群里的消息;甚至有时候生病住院了,还得躺在病床上远程指挥工作。这种“一天 24 小时都在线”的状态,表面上看是体现了奉献精神,可实际上却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工作比什么都重要。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窄,只剩下工作这一件事。一个眼里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校长,很难真正理解教育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一个连自己都没法平衡好、连自我都照顾不好的领导者,也很难教会学生和老师,该如何幸福地生活。教育是成就人的事业,而人要成就别人,首先得先成为完整的自己。
总之,我们说“不要责任心过剩”,并不是鼓励校长们敷衍工作、逃避该负的责任,而是希望校长们能拥有一种更成熟、更有智慧、也更可持续的责任观。管理不是把自己燃烧掉,而是点燃身边每一个人的热情;不是把所有细节都抓在手里,而是构建一个能自主运转的系统;不是营造紧张焦虑的氛围,而是培育彼此信任的环境。一个好的校长,应该像一座灯塔,不需要跳进海里,把每一艘船都托起来,而是用自己的光,给每一艘船指引方向,让每一艘船都学会自己航行。放下过度负责的习惯,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慈悲,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对团队来说,是一种信任,相信大家有能力做好;对教育来说,更是对本质的深刻理解:我们最终要做的,不是培养一个事事依赖别人的组织,而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里,那种自主成长的力量。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线上资源包购买渠道已开通,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
2025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发展力高级研修班暨《班主任说》编委会遴选
来源|政理实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