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气道的概念有以下四项: ①面罩或声门上工具通气困难;②误吸高风险;③患者无法耐受短暂的呼吸暂停和缺氧;④预计建立紧急有创气道抢救困难。一直对第三项没啥感觉,看了新版非预计困难气道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新名词:生理性困难气道。
![]()
生理困难气道指因患者生理状态异常导致插管风险升高的情况,这类患者气道解剖可能正常,但氧储备低、对缺氧耐受差,易发生围插管期缺氧、低血压等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
(1) 氧合储备低下:如老年(≥75岁)、贫血(Hb<100 g/L)、COPD、ARDS、先心等。这类患者预充氧效果不佳, 呼吸暂停耐受时间短,通常<1分钟,需强化预充氧与 窒息氧结合。
(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脓毒症休克、心力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插管刺激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心跳骤停,需在插管前优化血流动力学(如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2)代谢与内分泌异常:如妊娠(孕中期后功能残气量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气道血管丰富,易出血)、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排空延迟)等,需针对性调整管理策略。
解剖性或生理性困难气道可单独发生,两者合并出现时风险更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危重成人气管插管过程中最常见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但通常可预测且可预防,插管前评估至关重要。包括适当的液体复苏与管理、血管活性药的使用,以及诱导药物的选择。指定一名团队成员专门监测并独立管理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使气道管理者能够专注于气管插管操作。存在生理性困难气道的患者,多次尝试气管插管会显著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首次插管成功尤为关键。
相对于手术室内,我更觉得应该将手术室外包括急诊病房ICU内的气管插管,都归结为生理性困难气道。首先面临的是客场作战,环境不熟,工具不到位,人员不充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人清醒,反流误吸,牙关紧闭等等。可能在手术室内这些都不是事儿,可到了手术室外,风险大大增加。如果再合并解剖学困难气道,那么风险就成倍增加了。
下列表格是AA杂志2024年刊载的关于生理性困难气道的10条处理意见,主要是针对缺氧和血流动力学不稳。
![]()
出处:老李飞麻
新青年AI助手点评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