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掌柜:安娜
店名:Doc Guthrie's Barbershop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
巨鹿路的午后,梧桐织就斑驳光影。安娜停稳自行车,走进自己的理发店。
来自苏格兰的安娜,在上海已生活了13年。这家专为男士服务的纯正欧式barbershop,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服务,安娜希望,用自己的技艺,让每一位进店来的客人,带着满意的神情离开。
![]()
安娜在理发店
第一次走在上海的街头就被吸引了
“我第一次走在上海的街头,就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了。”安娜回忆,“街道宽阔、绿树成荫。很美!”2012年,安娜的伴侣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于是,他们一起来到了上海。起初只是打算在这里短暂停留,但上海美丽宜居的环境,以及良好的商业发展前景,使她萌生了留下来的念头。
![]()
安娜骑自行车来到理发店工作 图片来源:小红书@DOCs Barbershop
安娜在苏格兰时,就经营着自己的barbershop,主要为男士提供理发与修面服务。而十多年前的上海,还鲜少有男士专属的理发空间。安娜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机遇:一座国际化都市,有很多长期居住于此的外国人,却没有适合他们的barbershop。2015年,她在静安区康定路上开出了第一家外籍人士经营的男士理发店——Doc Guthrie’s Barbershop。这家纯正欧式的barbershop,很快成为不少外国和本地男士的理发新去处。
独特的logo是为纪念自己的祖父
安娜还记得,理发店还没正式开张,就已经有人在门外探望。当时店门的玻璃窗上还糊着报纸,装修味道未散去。“那是个留着络腮胡、戴着漂亮礼帽的美国男士。”她笑着回忆。“按我自己的经历,我感觉在上海创业不算困难,这里的外国人对理发修面的需求很大,我们又是一家由外国人开办的理发店,了解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的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
康定路的小店藏在“现所”和“陕康里”之间的街角,并不显眼,那时周围还没有被各种网红店包围。安娜见证了这片街区从安静到热闹的过程,小小的理发店也逐渐火了起来,生意最好的时候,她甚至还在浦东嘉里城开出了分店。
去年,康定路店租约到期,她将理发店搬到巨鹿路。“这里的行人更多,也更有生活气息。”安娜的店没有刻意打造的复古风格,没有精致的社交平台宣传,唯一让它与其他弄堂理发店区分开的就是那独特的logo——一个外国男人抬起一条胳膊展示肌肉的漫画形象。
![]()
Doc Guthrie's Barbershop的店铺logo
“这是我的祖父。”安娜说,“他年轻的时候加入海军成为一名军医,照片就是他在海军服役期间拍摄的。”安娜的祖父退役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在自己的社区里经营一家barbershop,帮邻居剪剪头,跟他们聊聊天。但很遗憾,这个心愿最终没能实现。大半个世纪后,他的孙女安娜以祖父之名开设了自己的理发店,店名中的“Doc”,既是对祖父医生称呼的简写,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呼唤。
安娜的哲学:先理解再理发
十来年间,barbershop文化在上海遍地开花。区别于普通理发店,它们不仅提供造型服务,更成为城市社交的一部分。复古、英式、鸡尾酒——各种主题层出不穷,有的卷服务,有的卷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然而,安娜的理发店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它更像是街区生活的一部分,质朴而真实。
![]()
安娜正在为客人理发
安娜觉得,理发师首先要理解客人的需求。“很多人走进店里,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发型。”安娜说,“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客人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最近一种名为“狼尾”的发型在男士中很受欢迎,特点是前短后长,带着一点叛逆的味道。它在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一时。安娜自己也留着同款短发,凌乱而有型。偶尔有客人不知道剪什么发型,看到她也会灵光一闪地说:“我也想剪成这样。”
安娜手里的剪刀和梳子,不只是剪发的工具,更像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桥梁。这家不大的店,印证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每个爱奋斗的异乡人,都能让梦想开花结果。
实习生 常馨云 新民晚报记者 马晓荔
原标题:《苏格兰女理发师在上海邮件“头等大事”丨上海滩上洋掌柜》
栏目编辑:吴雪舟 文字编辑:吴雪舟
来源:作者:常馨云 马晓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