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键数据:集装箱吞吐量479.22万标准箱(全球第25)、贡献希腊0.8%GDP、直接创造3120个岗位【2024】。比雷埃夫斯港的集装箱码头上,红色吊臂正将印有“CHINA SHIPPING”字样的货柜装上货轮。这个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运营的港口,如今是地中海第三大集装箱港,2024年吞吐量达540万标准箱,较2010年中资接管初期增长217%。码头工人乔治的工资单显示,他的月薪从十年前的850欧元涨到现在的1320欧元,港口直接雇佣的本地员工超过3200人,间接带动周边社区1.2万人就业。
![]()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最严重时,政府债券收益率突破30%,全国GDP萎缩25%。当时欧洲银行纷纷撤资,中国企业以3.68亿欧元收购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随后追加7亿欧元改造资金。码头工人薪资坐着火箭蹿升,平均增长30%,当地餐馆老板帕帕斯笑着说:"以前只能夏天卖章鱼,现在全年都能卖羊排了!"航拍图显示,如今的港口新增6个深水泊位,航道疏浚至18米,能停靠全球最大的24000标准箱级货轮。希腊财政部数据显示,该项目累计为希腊创造直接经济收益超14亿欧元,2023年贡献地方财政税收1.72亿欧元。
![]()
美国驻希腊大使吉尔福伊尔在雅典商会演讲时公开表示:“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继续运营比雷埃夫斯港不符合希腊利益,可探索比港资产挂牌出售。”这让人想起"安世之乱"——美国曾施压盟友以"国家安全"为由迫使中资出售安世半导体股权,如今故技重施。他宣布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将提供2.5亿美元基础设施贷款,重点投资希腊北部港口。但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随后在议会强调:“比雷埃夫斯港是希腊的国家资产,运营权问题由希腊法律决定。”这种表态差异反映出希腊在大国博弈中的微妙立场。美国要平衡影响力,问过希腊渔民答不答应吗?
![]()
地中海地图上,比雷埃夫斯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形成三足鼎立。美国近年已向地中海沿岸国家承诺超120亿美元基建投资,其中包括升级克罗地亚里耶卡港的7.8亿美元项目。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框架,将比雷埃夫斯港与中欧班列衔接,2024年经该港转运的中欧货物量同比增长42%。这种基础设施竞争正在重塑欧洲物流格局。
![]()
希腊法律明确规定,单方面解约需赔偿未来30年现金流,这笔钱相当于希腊政府3年的国防预算。每200个希腊人中就有1个靠比港吃饭,谁也不敢轻易砸了饭碗。
![]()
比雷埃夫斯港所在的阿提卡大区,2023年失业率降至14.2%,低于希腊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港口周边房地产价格较2016年上涨67%,吸引马士基、达飞等航运巨头设立区域总部。但美国商会最新报告显示,已有三家美国企业推迟对希腊投资,理由是“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账与政治账的权衡,正考验着希腊决策者的智慧。
![]()
希腊前财政部长斯托纳拉斯曾说:“2010年是中国在我们溺水时扔来救生圈,现在有人却想把救生圈换成铁链。”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劳工权益等议题,正成为大国竞争的新战场。中企还投资建设绿色港口,岸电系统减少碳排放15%、5G智能调度系统提升效率20%,展现可持续发展价值。对于普通希腊民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可能不是港口股权结构,而是明天能否按时领到工资,孩子能否在新建的学校上课。这种民生视角,或许才是观察这场博弈的最佳坐标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