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之前发了一期关于《红楼梦》里皮草大衣的相关视频。就有人信誓旦旦来说:“别给林黛玉贴金了!清朝貂皮的地位很高,史湘云的貂鼠脑袋面子大褂子比林黛玉的白狐鹤氅更珍贵,因为那可是貂鼠脑袋上的一小块毛皮拼接成的,你造需要多少只貂鼠吗?”我不知道需要多少貂鼠,我是看着购物车里四位数的拼接貂皮大衣和整貂大衣陷入了沉思:网络发达可真好啊,总能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惊喜!
所以,今天咱们就参考古代的皮草衣服穿用相关习俗,来浅析一下史湘云的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和林黛玉的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哪个更值钱?
![]()
一、古人穿裘皮不是清朝的特有,三千年前早有了
我是不赞同把《红楼梦》里的一切都去严格对标清朝来去解读的,比如非得按照清朝的裘皮穿用规制去解读书中人物的皮草衣服就很没意思,而且容易造成误会。
穿皮草不是清朝才有的,动物的皮毛本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御寒保暖服装材料之一。请把格局打开一点,往前数个三千年,早在西周时期, 甚至更早,中原地区的贵族已经穿上了裘皮大衣了,随着不同朝代服饰的发展,不同的皮草大衣更是成为权力和身份的象征、地位和财富的标志。
《汉书》中曾记载西汉时通邑大都一年消费 “狐貂裘千皮, 羔羊裘千石” 。《诗经》也介绍说羊羔皮裘是大夫的朝服,天子六冕中的祭服大裘,就是黑羊羔皮做的。在国君秋猎仪式上穿的黼裘,是羔羊皮与狐白皮拼接做的。
《礼记》曾明确记载“君衣狐白裘”,白狐裘是国君的专属,权利与地位的象征,“德不配位,不可衣狐白”,穿着它需要极高的政治身份和美好的德行,而且狐白裘还是国君在祭祀等重要典礼上穿的礼服。
《墨子》上说:“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它是选用白狐狸腋下的小块毛皮“集腋成裘”做成,一件狐白裘需集数百只狐狸腋下之皮,故异常珍贵。在《周礼》天官系统中,有专门的掌皮、司裘两个部门,为国君做裘皮衣物。司马迁《史记》记载:“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
在这时候,别说貂裘了,就是狐青裘的地位也要低于狐白裘。所以,如果我参考这些来解读《红楼梦》里林黛玉穿的那件白狐鹤氅,那么是该说它稀世珍宝,举世无双?还是要说林如海大逆不道,欺君罔上?或者说林黛玉是暗喻了某位帝王呢?
其实这些论据也不过只能说明白狐裘在古代是王权富贵专属皮草。就算在先秦事后,也不是只有帝王能穿白狐裘,比如《史记·孟尝君传》:“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然后这件狐白裘就献给了秦昭王宠妃以求脱困,这个宠妃敢收,说明她也有资格穿用的。
就算在裘皮使用制度最为详尽严格的清朝,皇帝还会亲自赏赐白狐腋袍给封疆大吏穿用呢!可这并不等于皇帝想分享皇位和皇权呀!
貂裘虽然在春秋时期地位没那么高,但也是上等的皮草,齐桓公有个宠臣叫寺人貂,战国的赵武灵王在大力推行 “ 胡服骑射” 改革的过程中也提到“貂服”,是官僚专属。《三国演义》里有四大美人之首叫貂蝉,她的名字其实是院子一种当时达官显贵阶层流行的,用貂尾做的礼冠,成语“狗尾续貂”也是说的这种貂蝉冠。
西汉刘向《新序》中又有“反裘负刍”的典故,汉唐时期貂裘多为宫廷侍从、将领所用,也是边塞将士服装,岑参和卢照邻等边塞诗人,曾写下“雾露凝貂裘”、“貂裘敝转寒”等诗句,《宋史》中写:“朝服,裼衣之下有裘,裘之下有中衣”;明朝时期貂裘也是奢侈品,《明史》记载,官员皆戴貂皮暖耳,貂皮大衣更是当时富贵人士的标配。《金瓶梅》里西门庆家就有不少相关的皮草,比如貂皮袄、皮帽、暖耳、风领、围脖、披风、卧兔等。
而且古代的动物皮草并不只限于貂裘和白狐裘,还有还有狐青裘、虎裘、貉裘,狼裘、羊羔裘、犬裘等,或者孔雀裘等鸟类羽毛做的皮草等等。
所以,麻烦以后提到《红楼梦》里的皮草大衣,咱能不能不要只看清朝。作者都说了无朝代可考,何必非要说只有清朝的事呢?清朝之前还有那么长的几千年历史,还有那么多的皮草和皮草的事情,也都是非常精彩的,可以关注一下呢。
二、在清朝时期,貂裘的地位真的高于狐裘吗?
介绍了那么多古代皮草的事情,如果我要拿西周时期白狐裘和貂裘的地位来分析史湘云和林黛玉这两件皮草的价值,那就是属于欺负史湘云。
所以我们不妨就按照《红楼梦》成书时期的清朝,算是貂裘在古代法定地位最高的时候来分析。
当时裘皮服饰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据《大清会典》记载,帝后及王公贵族们严格按照穿着时间、场合、官阶等穿用裘皮服饰。具体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不仅把帝后、宗室王爵阶层和文武百官使用裘皮细则分开规定,还针对这些人在各种场合穿的衣服、冠帽、靴子,甚至家里日用的椅靠、坐褥等等所用的皮草都做了相关细则,甚至连什么身份的人做裘皮衣裳用什么颜色的布料和里子都规定好了。
总之就是细的不能再细了!充分体现了清朝中央集权在细节上的表现,这时候裘皮已经不单纯是御寒佳品和身份等级的标志物,还是皇帝用来展示皇权和笼络朝臣的工具。
说回正题,清朝的时候貂鼠皮和白狐皮的地位究竟是怎样的呢?
貂皮在清代宫廷裘皮服饰中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有“裘中之王”之称,有着“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等等良好特点,非常受达官显贵喜爱。
《大清会典》中的记载:皇帝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凡礼服,皇帝冠服,春冬暖冠,缘皮为题缘,春以薰貂,,冬以元狐……四大裘如衮服制,长裾深袖表,以元狐为之。”
就是说皇帝的冠服冬季用熏貂皮,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日用青狐皮。注意熏貂不是一种特殊的貂鼠,而是指经过特殊加工处理的貂鼠皮毛。当时最为珍贵的一种貂鼠皮是紫貂,熏貂次之。
比如康熙的“明黄地彩云金龙妆花缎貂皮朝袍”和雍正的“明黄色彩云金龙妆花缎皮朝袍”均在披领、衣襟、下摆及披肩处镶饰紫貂皮,马蹄袖口饰薰貂皮。雍正吉服黄色缎绣云龙狐皮龙袍,袍内镶白狐皮里,衣襟、下摆处有出锋,袖口另镶紫貂皮出锋。乾隆的缂金彩云蓝龙青白狐皮龙袍衬里为青白狐皮,香色缂丝面黑狐肷龙袍材质是黑狐皮。
清初文人谈迁的《北游录》中曾有记载 :“闻上御玄狐裘,直三千金。诸臣玄裘最下者千金。”
皇帝衮服也会根据季节变化而改变衣服内里的材质,所用裘皮种类黑狐皮、还有白狐皮、乌云豹、貂皮、银鼠皮、羊皮等。
![]()
忽然想起来之前说的古代的原配大夫人不只穿大红,贾母的“一斗珠”羊羔皮衣也不是不值钱,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古代这些权限高的上位者,除了正式场合要严格穿朝服,家常时候爱怎么穿怎么穿,爱穿什么穿什么,皇帝也能穿银鼠皮褂,贾母也可以戴灰鼠暖兜,王夫人也能穿桃红百子袄。
这里不得不重点说说清朝特有的,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在冬季朝祭等最隆重场合穿的礼服外套——端罩,套在朝袍外面的大衣,只有皇族和规定品级的官员才可以穿服,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裘皮服装,毛皮朝外制成,一眼就能靠皮毛材质分出尊卑上下。
元狐皮,也就是黑狐皮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只用来给当时的皇帝做端罩, 里子专用明黄色缎子,皇子和国公的端罩用紫貂,但里子不同,亲王、郡王可以用青狐,其他爵位至文二品武三品才也有资格用貂做端罩,但再往下的官员就只能用猞猁狲皮等其他材质了。
这种黑狐皮做的端罩,也是清朝皇帝在重要场合隆重的大衣,不能表明皇帝只穿黑狐端罩,皇帝的端罩还常用紫貂。
能看得出来清朝时期貂皮的地位挺高的,但狐裘也很高。从权力地位上看,当时玄狐的地位才是最高的,“至玄狐者,惟帝得穿”,象征着皇权的巅峰,青狐的地位也不低。
而《红楼梦》里史湘云这件貂鼠褂子到底是什么貂并不确定,但林黛玉这件鹤氅可以确定是白狐皮的。别说大概率史湘云的褂子不是紫貂,就算是紫貂,一件貂鼠脑袋碎片拼接的衣服也很难比白狐裘珍贵的!
![]()
三、都是拼接的皮草,史湘云的貂鼠褂子和林黛玉的白狐裘哪个更贵?
根据《清稗类钞》等典籍所记毛皮物料来看,清朝时期的人早就掌握了不同动物,不同部位毛皮的特性及适用服饰。先看白狐皮在当时的正确使用方式。
沙狐生沙碛中,身小色白,皮集为裘,在腹下者名天马皮,颔下者名乌云豹,皆贵重”。 《清稗类钞》中记述:“古所谓狐白裘者,即集狐之白腋也,后名天马皮;集狐之项下细毛深温黑白成文者,名乌云豹;其腋里黄黑杂色者,集以成裘,名麻叶子,则为全白狐,皮粗冗,不为世所重”。
这里说的被叫做“白狐皮”主要是指沙狐皮,“天马皮”是指沙狐胸腹部和腋下的白色毛皮拼接而成,也是狐裘中中最珍贵的部位,又被称之为“狐肷”。
但是沙狐和青狐、白狐又不是一回事,据说在古代帝王宗室喜欢的、地位很高的青狐和白狐一般是指北极狐。北极狐会变色,冬天是白色,春夏两季由白色逐渐变为青灰色。因为生活在极寒的北极圈附近,数量又少,极难捕获,所以材格外珍稀。
我们可以得知,不管是沙狐肷也罢,北极狐腋下的毛皮也罢,反正古代华贵无比的白狐裘是要讲究一个“集腋成裘”,拼接而成的才最为轻柔、细腻且色泽均匀,最为保暖和舒适。
![]()
整张的狐皮在古代则很可能被用来做椅搭和坐褥,《红楼梦》五十三回贾府祭祀宗祠,宁国府里就出现了这样的黑、白狐皮垫子。
书中写:尤氏上房地下早已袭地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鳅沿鎏金珐琅大火盆,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子,设着大红彩绣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外另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大白狐皮坐褥,请贾母上去坐了。
我们先不讨论贾珍这个三品将军家里用这些东西逾越不逾越的问题,只说林黛玉这个金尊玉贵的身份,神仙一流的人品,作者特写的她在大雪地里,穿着大红面子白狐裘里子的鹤氅,那怎么也不可能她的白狐裘和宁国府的坐垫相同材料工艺吧?那瞬间美感、诗意全无了吧!
也不要觉得林黛玉穿一件需要由几百只白狐集腋成裘的白狐鹤氅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书中其他人也穿的,贾府里史湘云里面穿的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贾宝玉的青肷披风也都是这么做成的,只不过不是白狐而已,他俩能穿这种衣服,林黛玉穿一件鹤氅也不奇怪了。
古人对皮草的收集和收藏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乾隆朝后期有个贪官被查抄家产时府内“各色绸缎、纱绫、布棉皮袍褂、马褂、护搭、袄衫、裙裤、皮袍褂一千七十九件”,其中狐皮、猞猁狲、豹皮等皆逾制。
再来说说史湘云的那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外面特写是“貂鼠脑袋”那小块皮草拼凑的,貂鼠脑袋多小啊,这么一件大褂子,岂不是耗费巨大?甚至比集腋成裘更珍贵了?
但是在古代貂裘做大衣,却是整张的更贵呢。
清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 :“貂皮以脊为贵,本色有银针者尤佳。普通皆略染紫色,不过有深浅之分。次者貂膆(即下颏皮),次则腋(俗称曰肷),次则后腿(前腿毛小且狭,不佳),下者貂尾(毛粗而无光彩)。若干尖、爪仁、耳绒,皆由匠人缀成为褂。”
很明显,貂的脊背皮才最为珍贵,因为貂皮本身就小。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仅成一裘”。选用貂脊去拼成一个貂皮大衣已经拼的很辛苦了。
在明清官制中,貂皮的使用与官阶紧密挂钩,成为权力和品级的可视化符号,一件由整貂脊拼制的端罩大衣,好像一张行走的“官位证书”和“财富证明”,象征着穿着者的权威地位。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怪不得清朝的官员要是无了,端罩都要被皇帝回收的,真的是太值钱了。
而除了貂脊皮之外,其它剩下的小部位的零碎貂皮,拼接起来也不是不贵重,精湛的拼接工艺不仅有技术有巧思,还能反映出清代贵族社会中对于展示身份和财富的追求。
这就不得不提乾隆有一件貂皮端罩,据说用三万一千九百六十个貂尾拼成,就是正式场合穿的。不过其它那些零碎貂皮拼制的褂子,多被当时的贵族官僚用作家常穿着御寒。
《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貂鼠脑袋大褂子和贾宝玉的貂颏满襟暖袄,都是采用不同部位的零碎皮料做成的。第五十一回,写麝月起夜。
宝玉道:“披上我的袄儿再去,仔细冷着。”麝月听说,回手便把宝玉披着起夜的一件貂颏满襟暖袄披上。
要说起来,贾宝玉这件貂颏暖袄比史湘云的貂鼠脑袋瓜子更贵些。因为貂颏是指貂鼠下巴那块,比貂鼠脑袋上的毛皮更轻柔细腻。
《清稗类钞》中记载 :“带膆貂褂,胸及两肩均有白色毛,即貂之膆皮也。”
貂膆就是貂颈下部细长柔软的皮毛,清朝的带膆貂褂就是貂脊拼制端罩时,嵌入貂颈下部细长柔软的“貂膆”,比黄马褂还要尊贵,大臣得到赏穿带膆貂褂的资格,等于得到很高的帝王荣宠。
还有读者可能说人家史湘云的皮草是内外双面的,里面是大毛黑灰鼠的里子,那可是大毛呀!可是按照清朝的裘皮的分类,黑灰鼠皮和貂皮,都属于短毛细皮系列的,毛短且细密柔软;狐皮、貉子皮、猞猁皮等才是长毛细皮。如果继续在黑灰鼠毛皮里划分大毛、中毛和小毛,那也还是黑灰鼠皮子。
所以,我认为别说史湘云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的里外发烧大褂子比林黛玉的白狐鹤氅珍贵,就是再加上头上戴的尚烧昭君套、大貂鼠风领、里面穿的银鼠短袄、狐肷褶子,也远远比不上林黛玉的那一件白狐鹤氅更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