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爱吃饭,老人肠胃不舒服,年轻人肚子总胀气,很多人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吃坏了”“上火了”“消化差”。但不少医生更关心另一个东西——肠道菌群。
近几年不少体检数据都开始加上“肠道菌群失调风险”这一项,而一个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水果,却意外地在研究中“立了大功”。
柿子,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果子,被发现有助于清除部分有害菌群,并可能在短时间内起到优化肠道生态的作用。
![]()
一项来自某研究机构的临床数据就显示,在连续食用柿子后的32小时内,志愿者体内有害菌减少了约20%。听起来是不是挺神奇?
肠道菌群这个词听着专业,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生活在肠道里的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并不是统统有害,有些对身体非常重要,比如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
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友好,甚至被认为和肥胖、糖尿病、肠易激综合征、皮肤过敏这些病有关系。
关键就在于,这些菌群之间要维持一个平衡。一旦某些“坏”菌长得太快、太多,就容易破坏这种平衡,身体各种小毛病也就跟着冒头了。
![]()
柿子之所以被研究人员盯上,主要是它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多酚类物质。膳食纤维是肠道“清道夫”,多酚则被认为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在不少临床研究里,这两种成分都被证实对调节肠道菌群有潜在帮助。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对象在食用富含单宁的熟透柿子后,肠道中的致病菌比例下降最快的是大肠杆菌和艰难梭菌这类典型“坏菌”,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这类益生菌的占比反而略有上升。
讲到这里,肯定有人心里冒出疑问:这么厉害,是不是该天天吃柿子了?
![]()
先别急。柿子虽然有一定的益处,但它并不是“神药”。研究发现,柿子对菌群的影响确实存在,但这种影响因人而异。
有些人肠道菌群本身就很健康,吃了柿子变化不明显;有些人则因为肠道炎症、慢性便秘等问题,菌群失调较明显,柿子的作用就会更明显一些。
而且,柿子中的单宁如果摄入过多,对胃粘膜反而可能产生刺激感,引起腹部不适或结石风险。
![]()
不过话说回来,柿子的这种“平衡力”还是值得重视的。
在另一项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将柿子提取液分别加入多种菌群培养液中,结果显示,某些常见致病菌在柿子多酚存在的条件下增殖明显受到抑制,而常见益生菌反应则较为温和。
这个结果说明柿子中的活性成分确实具有选择性抑菌的潜力,而不是“全杀”。这在实际饮食干预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有选择”地抑制坏菌、保留好菌,是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的核心目标。
![]()
还有个细节也挺有意思的,就是柿子的吃法也影响它的作用。
熟透的柿子因为单宁大部分转化,刺激性变低,适合大多数人食用。而生柿子虽然涩味明显,但单宁含量更高,对抑菌的作用更强,只是对胃的刺激也更大。
因此在实际建议中,医生一般推荐肠胃功能正常、没有胃溃疡史的人,可以适量尝试吃些成熟度偏低的柿子,获得更好的“菌群管理”效果。对于老年人或胃酸较多的人来说,还是建议选择完全熟透的软柿子。
![]()
不过也不是说柿子可以解决所有菌群的问题。肠道菌群的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饮食结构、作息习惯、是否长期便秘等等。柿子的作用更像是一个“辅助型选手”,在合理的饮食体系下发挥它的那一份作用。
比如一位参与研究的中年女性,因工作压力长期便秘,菌群检测显示致病菌比例偏高。在试验期间,每天吃一个中等大小的柿子,同时调整晚餐过油习惯,结果在四天内症状就有所缓解。
虽然不能百分百说就是柿子的功劳,但确实说明它作为干预手段是有可能起作用的。
![]()
医生提醒,柿子不是万能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高血脂、胃动力差、慢性胃炎人群,在食用柿子时要特别注意。柿子含糖量高,如果空腹吃或一次吃太多,容易导致血糖波动。
此外,柿子含有鞣酸,与胃酸反应后可能形成结石,严重者需手术处理。这些副作用虽少见,但并非不存在。
![]()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了大家,任何食物的健康作用都不能脱离“量”和“人”的变量。柿子确实在特定条件下有助于调节菌群,这一结论经过实验证明。
但不能因为一个研究结果就盲目跟风,把柿子当成什么“灵丹妙药”。合理吃、适合吃、科学吃,才是它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前提。
柿子这种天然食材,不像保健品那样存在成分添加问题,也不像药物需要严格管控,只要方式对了,它的价值是可以慢慢显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军, 赵英杰. 柿子多酚对肠道菌群影响的体外研究[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4, 36(2): 187-193. [2]王晨曦, 韩静怡. 多酚类物质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营养学报, 2025, 47(1): 22-28. [3]赵洁, 王晓东. 食物干预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3, 44(4): 97-103. [4]彭玉兰. 柿子鞣酸含量与其健康风险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22, 38(10): 1304-1308. [5]张斌, 刘玉. 食品中多酚的抗菌机制及其应用[J].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45(5): 165-170. [6]陈思宇, 林晓丹.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J]. 医学综述, 2025, 31(3): 212-21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