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爸是棋圣,自己却改姓日本名”,光是这几个字,就够键盘吵三天。
1991年冬天,8岁的聂云骢被妈妈牵着手,在成田机场落地。妈妈口袋里只有一把折扇、一本棋谱和不到十万日元。第二天,日本记者堵在门口问:聂老师的孩子会不会下指导棋?小男孩一句日语不会,只能鞠躬,腰弯得比棋盘还低。
![]()
后来他就成了孔令文。姓是妈妈的,名字是外公起的,日本户口上写着“国籍:日本”。16岁那天,他在棋院二楼走廊里填完入籍表,下楼就跟中国同学断了联系。手续办得飞快,像把过去一刀裁掉。有人骂他“叛”,他说我要吃饭,要升段,要师傅肯收我,就这么简单。
![]()
妈妈更狠。孔祥明直接在东京租了8平米小房,白天教业余爱好者,夜里打棋谱到三点。房租交不上,就把比赛奖金全押进去,赢了吃寿司,输了啃面包边。就这么硬砸出日本职业女棋士的头衔,给儿子铺了一条窄得只能落子的路。
![]()
2003年,孔令文娶小林清芽。婚礼摆了六桌,一半是九段,一半是记者。老丈人小林觉致辞:中日围棋的梁子,今天算拆了。可谁都明白,拆的是酒桌上的和气,棋盘里照样杀。婚后第二年,儿子出生,日本名叫“孔道”,中文小名“乐乐”。爷爷聂卫平想抱回北京养,奶奶孔祥明不肯,外公小林觉也摇头,孩子先在东京落户口。国籍栏又写:日本。一家三代,三代国籍,像一张棋盘被谁推了一把,子落三方,再也收不回。
![]()
现在孔令文每天七点送娃去幼儿园,转身进棋院陪练。日本棋院新规定:外籍棋手升段得多熬两年。他听完只是耸肩,我本来就是“外籍”。回家跟老婆说话,一半日语一半中文,儿子听混了,管爷爷叫“ojiisan”,管聂卫平叫“棋圣爷爷”。聂老每回视频都喊:“叫爸爸!”孩子愣半天,憋出一句:“Which dad?”屏幕两边同时静音。
![]()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反问:你小时候吃过面包边吗?尝过那种嚼半天还是咽不下的干劲儿,就知道名字、口音、护照都只是棋子,真要被围的是生活。让子也好,贴目也罢,能把下一盘下完,就算赢。
![]()
棋到最后,比的不是谁杀得多,是谁还能留在棋盘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