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宣布与博裕投资达成协议,出让其中国零售业务控股权之后,又一个国外餐饮品牌被中国资本收入囊中,这一次是汉堡王。
![]()
最近,本土投资机构CPE源峰宣布,以3.5亿美元控股了汉堡王中国业务,美国母公司RBI只保留17%股份。
![]()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独特和高级的“反向出海”或“本土化出海”模式。
原来传统的餐饮出海是品牌方直接到国外开店(如星巴克最初进入中国)。而现在这种模式变成了“引入目标市场的核心生产要素(资本和运营方),反向赋能全球品牌在本土市场的发展。”
过去,国际品牌进入中国,通常采用“标准化复制”模式。但现在,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数字化生活方式(移动支付、外卖、社交营销)以及市场环境都已高度独特和复杂。
国际品牌意识到,要想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餐饮市场深耕并持续增长,必须与拥有深厚本地资源、市场洞察和运营经验的伙伴深度绑定。这超越了简单的特许经营,是战略层面的融合。
星巴克、汉堡王等洋品牌引入中国资本,本质是外资品牌在华市场的战略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扎根中国市场,而非向外拓展。
例如星巴克保留品牌与知识产权所有权,仅出让运营控制权;汉堡王签署的是在中国的独家开发协议,均是聚焦中国本土的业务优化,和餐饮企业出海的逻辑完全相反。此前麦当劳中国交给中信集团运营后,也是聚焦国内门店扩张,从 2500 家增至超 7100 家,同样印证这是本土化策略而非出海。
![]()
毕竟,资本带来的不仅是钱,更是地产资源(如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绑定)、供应链网络、政府关系、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本地营销渠道。这是一种“战略投资”,旨在为品牌在中国的高速、高效扩张扫清障碍。
中国一二线城市的餐饮市场已趋于饱和,开店成本高企,竞争白热化。国际品牌面临的不再是空白市场,而是本土强势品牌(如瑞幸、蜜雪冰城、华莱士等)的激烈竞争。
对国内餐饮企业来说,特别是意欲出海的品牌,出海可以“借船出海”,而非一定要“造船出海”。比如,中国连锁茶饮品牌 “蜜雪冰城” 在东南亚的扩张,采取了与当地合作伙伴紧密合作的模式,快速适应本地口味和法规。这验证了深度本土化的有效性。
![]()
也就是说,当计划进入一个陌生市场时,可以考虑引入当地有实力的财团或战略投资者,甚至采用合资模式,利用他们的资源快速打开局面,避免自己从零开始摸索,降低“水土不服”的风险。
中国餐饮企业在本土市场积累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营、数字化管理和供应链能力,本身就是极具价值的资产。未来,不仅可以将自己的品牌带出去,甚至可以作为运营服务商,去帮助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星巴克和汉堡王引入中国资本,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中国市场的分量已经重到足以改变全球餐饮巨头的战略决策方式,中国资本和本土运营能力从过去的“辅助角色”升级为“战略核心”。
![]()
对国际品牌来说,这是一条在中国市场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捷径。对国内品牌则意味着,这是一堂关于“深度本土化”如何决定胜负的实战教学,也为自己的出海之路提供了新思路。
而对国内资本,这是一个从“财务投资者”向“战略赋能者”跃迁的巨大机遇,打开了消费投资的新格局。
总之,在今天的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谁拥有品牌”固然重要,但“谁懂得如何运营这个品牌于本地市场”更具决定性价值。(图片来源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