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定融已成为很多区县级城投的救命稻草,普通区县级城投,融资环境在逐步恶化。
怎么样才能融到资金?他们每天都在苦苦寻找答案。
太多的城投,有很多区县城投,经常第一次遇到。从融资方式来说,除了银行贷款/专项债/发行债券以外,主要就是租赁/信托/保理等非标了。信托通常有一般预算收入 30 亿门槛要求,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省份,还是有很多区县能满足,中西部绝大部分区县一般预算不足 20 亿。
租赁的话主要是省内的省属国企或者地级市国企下属租赁公司在做,能够全国展业的通常门槛设置比较高再加上监管要求租赁回归主业,加大直租占比监管指标要求,很多租赁也在产业化转型。简单地说,能够给一般区县级城投找笔非标资金,很难。太一般了,太普通了,没有一点亮点,非标资金都在往江浙福建广东区域转移。
所以定融生命力特别强大!
从金交所备案的定向融资到股权交易中心的可转债,再到目前主流的债权拍卖,继续给城投输血,以至定融从未消失,换了个方式,于成为很多城投的救命稻草!
对于城投来说,发个定融,马上能拿到钱,效率特别高;对于施工方来说,借助定融,可以很快拿到工程对于投资人来说,定融的收益率碾压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人的青睐。
用“夜壶”的比喻,道破了城投与定融 / 债拍之间既依赖又排斥的畸形关系:当银行贷款收紧、发债遇阻,这类融资方式便成为城投“解燃眉之急”的工具;而当监管趋严、风险暴露,它又会被视作“违规包袱”,面临清理整顿。
对于城投公司自身而言,依赖定融等高成本非标融资的时代一去不返。它们正被推向市场化转型的十字路口,要么通过整合重组、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来生存发展,要么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定融产品的兴衰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中国治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决心与路径。它的退场,标志着中国金融资源分配正在走向一个更透明、更规范、风险更可控的新阶段。对于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而言,深刻理解这一根本性的范式转换,是应对未来所有挑战的基础。
综合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