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饮圈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星巴克刚把中国业务的控股权交给了博裕资本,汉堡王紧跟着就把83%的股权卖给了CPE。这事儿要是放到十年前,简直是想都不敢想。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洋品牌,如今一个个都找上了中国合伙人,这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而是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还记得洋品牌刚来中国的样子吗?那个时候他们可是要把所有权力都抓在自己的手里。现在呢,画风完全变了。星巴克交出了60%的控股权,汉堡王更是交出了83%的控股权。这架势分明是在说,来兄弟,这事儿咱们一块儿干。说白了,这些洋品牌终于意识到了,在中国做生意还是得找懂行的人,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找个本地的向导,那肯定比自己瞎转悠强。
CPE给汉堡王中国投资了3.5亿美元,这可不是简单的给钱,而是明明白白地在说,我知道该怎么花这个钱。为啥突然这么大方了?实话实说是因为原来的路子走不通了。汉堡王在中国混了20年,才开了1300多家店,什么概念呢?
华莱士和塔斯汀这两个本土品牌门店数量都破万了,就连肯德基都有1.2万家店。星巴克的日子也不好过,瑞幸咖啡现在在全国有2.4万家门店,是星巴克的3倍,而且人家价格更亲民,玩法更接地气。这就好比一个国际大明星突然发现本土草根演员比自己更受欢迎。面子挂不住是小事儿,生意受影响那才是真头疼。
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那个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代了。咱们中国的消费者见多识广,光靠一个洋招牌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消费者要的是合不合口味,价格实不实惠,方不方便。你看看人家肯德基多会来事儿,早上卖粥,晚上卖串串,简直比中国餐厅还懂中国味,反观汉堡王,搞个周三国王日,有多少人知道呢?
再说数字化吧,现在在中国做生意,不懂支付宝微信支付,不会玩直播带货,那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这些本事恰恰是本土投资机构最擅长的,现在的中国资本早就不满足于当个简单的金主了。拿下汉堡王股权的CPE之前就投资过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这些很懂年轻人的品牌,它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愿意为什么买单。
博裕资本也一样,刚买下北京SKP,又出现在蜜雪冰城的股东名单里。这些投资机构手里攥着一大把本土运营的经验,这才是洋品牌最看重的。
说白了,现在的合伙模式是你出品牌,我出运营能力,咱们一起把市场做大。找了中国合伙人之后,这些洋品牌都立下了不小的目标。汉堡王计划把门店从现在的1300多家,做到2035年的4000家以上,星巴克更是野心勃勃,要把门店数量扩大到两万家。
不过话说回来,目标好定,事儿难做,关键还得看这些中西结合的搭档能不能真正磨合好。就像谈恋爱,光有好感不够,还得看日常相处。国际品牌的经验和中国本土的智慧能不能产生化学反应,这才是最值得期待的。
说到底,这些变化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中国市场,光有国际范儿不够,还得接地气。洋品牌终于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想要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先得找到懂中国消费者的人。这场联姻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