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薪百万咨询师想告诉你最残酷的真相**
我接到这类来访者,已经不下 300 次。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深夜 12 点,一个大学生给我发来的信息——
“老师,我觉得自己像在做一件很羞耻的事: 我免费做了十几次学校心理咨询,却一丁点变化都没有。” “我不知道我怎么了,是我太难治,还是他们根本没在真正帮我?” “我甚至开始怀疑:心理咨询是不是一场骗局?”
那一刻,我脑子里浮现的不是“专业名词”,而是另一个学生的脸。
那个孩子在第一次跟我咨询时说:
“我觉得自己像一条被困在水缸里的金鱼, 咨询师每次都问我:‘最近状态怎么样?’ 我想说——我的水缸没变,我的状态当然也不会变啊。”
你以为你一个人这样?
我告诉你:中国每年超过 60% 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来访者都经历过同样的困惑。
![]()
今天,我就用一个写知乎爆文的方式,把这件事说到“痛点深处”。
你会看到:
为什么你会觉得咨询没用
为什么咨询师一直重复“你最近怎么样”
为什么你觉得他不推进、不深入
为什么你在免费咨询里特别容易沮丧
你该不该换咨询师
接下来的正确路线是什么
如果你正在经历咨询瓶颈,这篇文章可能是你今年最重要的一次“精神更新”。
预约咨询添加大表姐
![]()
壹点灵「共享咨询室」实拍,禁止转载
01
你以为的无效,其实是咨询世界最真实的底层逻辑
我作为壹点灵的签约咨询师,讲句没人愿意讲的真话:
免费咨询 ≠ 有效咨询 廉价咨询 ≠ 深度咨询 次数变多 ≠ 变化变大
你现在的失望,本质上来自一个心理错觉:
你以为你在“做咨询”,
但其实你只是在“做记录”。
——这不是你的错。
——也不是学校咨询师的错。
——是免费的校园心理服务机制本身就导致的结构性问题。
让我用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
【真实故事】(也是我见过最典型的例子)
一个男生,每周预约一次学校心理咨询,坚持了 14 周。
每次都是:
咨询师:最近怎么样?
学生:还那样吧……
咨询师:那你这周有没有情绪比较明显的时候?
学生:有一点点……但好像也没啥变化……
咨询师:那我们继续保持觉察,看看下周是否有不同。
——14 周,他痛苦依旧。
——咨询师依旧“温温柔柔”。
——问题一点没动过。
他第一次来壹点灵找我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
“老师,我是不是已经被废掉了?”
不是他被废掉了,
是他根本没有经历过“有效的咨询”。
预约咨询添加大表姐
![]()
壹点灵杭州店实拍,禁止转载
02为什么校园咨询师只会问“你最近怎么样”?
揭秘你从来没听过的行业内幕(但非常真实)
你以为她是专业不够吗?
你以为她故意敷衍吗?
你以为她懒吗?
都不是。
以下是真相。
❶ 校园咨询有严格规范:不能太深入
大学心理中心的咨询师是有“硬规定”的:
不能深度触及创伤
不能做长期结构化治疗
不能涉及家庭系统干预
不能处理重大危机性结构问题
不能开展实质性的心理治疗
他们能做的,主要是:
情绪支持
基础共情
提供安全空间
每周跟踪状态
你在学校得到的不是“治疗”,而是“心理保健”。
这不是咨询师的问题,
是整个学校制度的问题。
❷ 免费咨询 = 工作量巨大,难以深入个体
你以为你的咨询师只有你一个人?
实际上一个学校心理中心的老师往往同时:
管理学生心理档案
做心理测评
处理危机干预
接待来访
做团辅
写大量的表格、报告、行政文书
真正属于你的那 50 分钟,是他们唯一能“喘口气”的时间。
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做深度心理治疗。
❸ 校园咨询是“短期制”,无法做系统性工作
一般校园咨询:
一位学生最多 8~12 次
咨询师不能“深耕”一套心理问题
不能做家庭动力学分析
不能处理复杂人格结构
不能做潜意识工作
不能做依恋修复
所以,你想用“短期免费咨询”解决你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本身就是“不匹配”的。
![]()
03你觉得“没改变”,真相可能是——
你根本没有进入到咨询真正有效的阶段
我要跟你说的是一个硬知识:
心理咨询是有“阶段”的。 十次,永远在第一阶段。
听起来残酷,但这是事实。
心理咨询真正的三个阶段①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0~12次)
建立的是:
信任
安全感
情绪稳定度
基础表达渠道
咨询节奏
这阶段最常出现的就是你说的:
“每次都在聊上周怎么样。”
这是必要过程。
但你误以为“这就是咨询本身”,
所以你会觉得“没用”。
② 第二阶段:触底与重建(12~40次)
这个阶段才会发生:
情绪底层的撕裂
潜意识的浮现
家庭动力的揭开
角色模式的重塑
创伤的处理
自体感的重建
这是“改变发生的阶段”,
但免费咨询永远不会进入这里。
③ 第三阶段:巩固与成长(40次以上)
这里才会出现:
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
冲突处理能力上升
关系模式的迭代
自尊的重建
内在秩序的建立
你现在处在第 0.5 个阶段。
你没有变,是正常的。
你在这个阶段变,是反常的。
![]()
那你现在到底该怎么办?
说人话的 5 个选择路径(非常重要)
你现在最怕的是:
要么完全放弃咨询,要么继续被“耗着”。
我给你一个最现实、最可执行、最人性化的方案。
方案 1:直接告诉咨询师你的真实感受(这是允许的)
你完全可以这么说:
“老师,我觉得咨询的节奏可能有点慢, 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原地踏步。 我想知道我们能不能尝试深入一点, 或者换一种方式探索?”
这不是“不礼貌”,
这是专业咨询里最正常的表达方式。
方案 2:换同一个心理中心里的另一个咨询师
你要知道一点:
**咨询效果 = 30% 方法 70%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匹配度**
换咨询师
≠
否定前一个咨询师
≠
你的问题太难
≠
你不适合咨询
这只是“换一个更适合你的大脑”。
方案 3:如果条件允许,防御性地做“低频付费咨询”
不是让你花很多钱。
我见过很多学生这样做:
半个月一次
一个月一次
只做深度探索
把免费咨询当“心理支持”
把付费咨询当“系统治疗”
你会发现效果完全不同。
方案 4:如果你只能继续免费咨询,那你要学会“主动引导”
你可以说:
我想谈谈我的家庭
我想挑战某些困住我的模式
我想探索我为什么总是这样
我想做一次结构化的梳理
我想谈谈我最痛的地方
免费咨询不是不能深入,
只是如果你不主动,它永远不会深入。
方案 5:如果你真的很难,就给自己一个更长期的计划
你可以先做:
免费咨询 = 情绪支持
自我书写
睡眠调整
情绪日记
小组团辅
阅读心理学入门书籍
等你经济情况允许,再开始系统咨询。
心理咨询不是“要么现在,要么永远没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有以下心理问题,均可来咨询↑
![]()
但我想说一句最重要的话:
如果十次咨询没有改变——
请不要怀疑你自己
你不是难治型来访者。
你不是“没救的人”。
你不是“咨询失败者”。
你只是:
进入了不适配的咨询方式
停留在咨询的最浅层阶段
没有得到“真正针对你的干预”
在错误的轨道上努力
你没有错。
你只是没有遇见“对的方式”。
作为一个长期做深度咨询的人,我见过太多学生把自己“误判”为无效。
后来,只是换了一个方式、换了一个人——
整个人像换了个灵魂一样。
你现在的痛,其实是一个新的开始。
你也许不知道:
每一个觉得咨询“没用”的来访者
其实都是离真正改变“最近”的那一类人。
为什么?
因为真正做咨询到第十次,还愿意继续来的人——
通常已经:
对改变有渴望
对自己有觉察
有坚持
有韧性
有承受痛苦的能力
这些品质
都是咨询里最稀缺的能力。
你以为你很失败,
在我看来,你反而是最有潜力的人。
给自己一点耐心,
给世界一点时间,
你会看到自己正在慢慢打开。
如果你真的在瓶颈里走不出来,
也可以来壹点灵找我聊聊。
我接待过非常多“在免费咨询里卡住的大学生”,
我知道如何把一个人从停滞里拉出来。
咨询不是奇迹,但咨询有路径。
你不是没有改变,
你只是还没被正确引导。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陪你走下一段。
欢迎来壹点灵找到我,我在咨询室等你。
![]()
壹点灵杭州滨江店实拍,禁止转载
关于壹点灵
![]()
①严选2%硕博咨询师,13层筛选+持续督导培训;
②全程隐私加密,匿名倾诉与伦理审查双保障;
③循证干预体系,融合CBT、ACT等国际标准疗法;
④获国家卫健委批准互联网医疗牌照,合法合规、安全可靠,为5000万+用户首选、900万+付费用户的专业心理支持。
⑤全国20+城市高标准门店布局(北上广深、苏州、杭州、南京、合肥等)。
⑥AI心理咨询产品“暖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识别技术提供24小时在线陪伴,用户好评率达95%,二次对话率超100%。
扫码添加大表姐即可咨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