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6日报道 美国《纽约人》周刊网站11月3日刊登题为《全球经济还有救吗?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展望特朗普之后的世界愿景》的文章,作者是约翰·卡西迪。文章摘编如下:
上周,我与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达尼·罗德里克进行对话,探讨了他的新书《分裂世界中的共享繁荣》。他在书中提出,要在战后全球经济秩序的废墟之上创造积极成果。特朗普的全面关税及其他“美国优先”议程仍在实施,许多经济学家对开放贸易体系的消亡感到绝望,他们将该体系视为繁荣的关键驱动力。但罗德里克却更为乐观。“我们有理由抱有希望。”他写道,“当今全球经济的理念与实践仍在不断变化,一套能够打造包容且可持续经济的替代方案已然存在。”
中国产业经验值得借鉴
罗德里克的乐观源于一种信念,即特朗普政策无法重振美国制造业昔日辉煌并提高生活水平,这将为其他政策路径创造空间。罗德里克同时认为,特朗普之前的全球体系已无法回归。但他并不为这一体系的消亡感到惋惜,反而认为这在国内层面为各国创造了新空间,去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三大核心经济挑战:重振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中产阶级;消除贫困问题;应对气候变化。
罗德里克提出的建议包括:借鉴中国产业崛起的非凡经验、进一步利用成本大幅下降的绿色能源。他强调政府需要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比如提升工人技能、向战略产业调配资源、为社会必需但具有风险的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他写道:“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场革命,而是重新调整优先事项和政策方向。”
罗德里克对中国20年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努力尤为赞赏,称这一做法可作为其他国家及其他经济领域的典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技术进步,太阳能的使用如今已变得极为广泛。此外,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物美价廉的中国电动汽车正出口到许多国家。“我们在绿色转型方面的进展,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快。”罗德里克说。
他在书中指出,中国绿色能源倡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使用政策工具的广度以及应用这些工具的灵活性。
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罗德里克也对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给予诸多肯定,这些政策旨在通过提供补贴、税收抵免和公共资金支持产业研究来加速绿色转型。而特朗普正忙于废除其中多项政策。罗德里克支持未来恢复这些政策。他强调,只关注制造业将是重大误区,因为美国制造业从业者不足劳动力总数的10%。他认为,真正的挑战是提高服务业的工资水平,该行业吸纳了超过80%的美国工人。
过去70年里,所谓的亚洲制造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自动化的持续推进,包括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对于许多最贫穷的国家而言,制造业或许不再是为大量人口提供就业的可行途径。
罗德里克表示,唯一的替代方案是拥抱服务经济,提高服务业的生产力和工资水平。他承认这并非易事,但他列举了多个成功案例,其中包括印度的两个例子。在哈里亚纳邦,政府与优步、奥拉两家大型网约车公司合作,为数千名失业青年提供了司机岗位。在北方邦,一项发展计划为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了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该程序整合了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客户管理系统。随着项目的推进,这些工作者变得更加专业,“在为受益者提供咨询以及识别需要医疗护理的患病新生儿方面更加熟练”。从经济角度来看,他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提高。“服务业模式可能无法带来非常快速的增长,但它所产生的增长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罗德里克写道,“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打造庞大中产阶级最直接的途径。”
罗德里克提出了一套共享繁荣方案,其核心目标是释放社会生产潜力。事实上,他将自己的方法称为“生产促进范式”。但许多致富运动的倡导者谈论的是消除政府对增长的阻碍,而罗德里克则聚焦于政府干预。他确实对一些监管改革表示支持,例如取消禁止护理人员提供常规医疗服务的规定,但他主要强调政府需要资助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以及绿色技术研发等领域,这些恰恰是单靠私营部门难以有效推进的范畴。(编译/杨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