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还有人觉得中美海军在五年后,还会是“你追我赶”的局面,那他可能真是没看到最近美媒的那篇报道。
美国主动承认中国新一代航母作战体系,正在以系统性优势冲击美国深耕半世纪的“航母霸权”。
这不是谁的航母看起来更大、更新鲜,而是全套组合拳打得怎么样,而现在看招出手最狠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先说重点,歼15T正式服役,全面列装福建舰,标志着中方正式把航母作战从“滑跃时代”一举拉进“电弹时代”。
这一步有多关键?
如果说辽宁舰与山东舰还属于“上舰练手”,那福建舰就是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航母,而歼15T就是它打出去的第一记重拳。
这款战斗机表面上看是苏27的“亲戚”,但骨子里早换了DNA。
强化机体结构、更强推重比、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数据链、网络协同能力一应俱全。
最关键的是它能满油满弹从电磁弹射器上一跃而起,不再受滑跃起飞那点“弯腰起跑”的束缚。
中国舰载机不再是“轻装上阵”,而是“重拳出击”。
对比一下美国所谓的“老大哥”FA18EF超级大黄蜂,这家伙在全球卖了几十年,美国人一度用它取代了F14、A6、A7,一架顶仨。
但问题是它为“省事”而生,不为“打得狠”而造。
推重比落后、航程短、雷达口径小,这些“短板”以前被美军强大的后勤体系、全球基地网络所掩盖。
可一旦进入高强度对抗,它那点“灵活用工”的思路就彻底掉链子。
哪怕升级到Block III,美媒自己也承认这玩意已经到头了。
而中国歼15T的作战半径几乎是F18EF的两倍,再加上福建舰的三部电磁弹射功能,预警机、无人机、重型战机能连轴起飞,构建的是一个端到端的完整舰载航空系统。
这不是比谁造了艘大船,是比谁能在第一波交锋里压制信息、制电磁、夺空权。
而在这一层次上,美军航母已不再“一骑绝尘”。
重头戏还不在这,歼15T的背后是中国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战斗机技术的投影。
材料、雷达、航电、协同全体系自研,而不是国内常见的“某雷达某导弹仿自美国某型”。
歼15T跟歼35预警机实现信息链打通,这种“空中局域网”,就是下一代战争的“新指挥所”。
而美国这边呢?
他们的第六代舰载机项目FAXX,预算被削、计划推迟、原型遥遥无期,甚至连F35C都还在为了舰载兼容性头疼,出勤率烂到掉渣。
你以为美军不想更新换代?
他们恰恰想,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根本不是技术,是体制的惯性,是财政的掣肘,更值得关注的是“战略思想”的转型。
美国航母之所以称霸七十年,靠两个优势:技术领先+作战半径。
但福建舰+歼15T,正好从这两个点动手。
电磁弹射缩短起飞间隔,提升载重,直接提升关键信息平台(如预警机)的部署频率。
再加上数据链与陆基“视网膜系统”,中国舰载机可以与内陆雷达网构成混合态空情体系,不是单挑,是组团群殴。
更现实的是一艘福建舰不一定要深入第一岛链腹地,只要在远海布控,它的打击半径通过歼15T体系就能覆盖整片西太平洋。
靠F18EF的福特级,还真正面顶不住。
这里头已经不是节点的战力差异,而是体系的高低立判。
所以这才是美媒罕见主动承认的真正含义:中国不是在“追着美国跑”,是在用另外一整套逻辑,从系统层面替代美国霸权航空体系,而这是比“某项参数领先”更致命的进展。
从歼15T到福建舰,再到中国第六代战机试飞,整个体系正按计划演进,每年都在兑现之前的预测。这是真正的“战略耐心+技术兑现”。
反观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的数据显示,美海军现在超过60%的舰载机来自F18系列,其中3/4接近寿命末端。而新一代替代机方案连雏形都没造出来。
我认为今天的这盘棋已经到了“转折点”,中国不再只是填补航母空白,而是在主动塑造新一代海上作战范式。
电弹+重战+数据融合,这是标准的远域拒止打法,是一种以我为主、能力主导的海上战略自信表现。
未来的海上格局不靠谁船多,而是看谁的信息组织力强、平台协同性高、资源投送力稳定。
如果这个逻辑没错,那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今天复盘中美航母与舰载机体系的分歧,不仅是技术路线图的背离,更是一个帝国落日下的缓慢朝代更替。
未来不但谁有航母,更看谁敢驾驶它走得更远。
美媒的认知转向只是开始,他们终于看懂了中国海军已不是十年前“愿望清单”,而是一张实打实的账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