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福建省泉州市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5年11月
西街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内,自唐朝起已是“列屋成街”,跨越1300多年。如今的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起中山路,西至城西路,北到城北路,南至新门街,保护面积达120公顷。老街不长,却写尽风华。
西街是泉州比较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得很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泉州西街是古城最早形成的一条街道,自唐以来,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落脚,世界各地的客商云集于此,也让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里交流汇聚。走在今天的西街,人们看不到高楼大厦,古厝和洋楼遥相呼应,寺庙和祠堂静静矗立,整条街道就像一座穿越了时空的博物馆,展示着这里过往的繁华,也记录着这里曾有的风貌。
泉州钟楼位于老城区的泉州西街、东街和中山路的十字交叉路口。钟楼上的时钟因为时间走得准,被"老泉州"称为"标准钟"。以前,手表不是很普及,许多市民路过钟楼时都会习惯性地抬头看看时间;戴着手表的市民,也会不由自主的驻足对对时间。附近的老人们说,这里的时钟,曾经是泉州惟一的公用时钟。现在,钟楼的时钟已由机械钟换上石英钟,还装上了节能灯,夜幕下的钟楼璀璨夺目,引人注目。
1935年,十余米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像亭又像楼的钟楼落成。钟楼上部安有四面圆形、用玻璃罩着的时钟和一个风向标,中部像一楼阁,四面开窗,底层置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柱支撑。整座建筑物结构简洁,线条明朗,没有气势雄伟,也没有雕梁画栋,更没有金碧辉煌,十分普通。虽然如此,正因为普通,钟楼在高楼林立的喧闹市区里反而显得特别突出,远远望去,宛若一名少女临街而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