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1 日,纽约的 AMD 分析师日现场,CEO 苏姿丰抛出了一个震动华尔街的预测。
这位让 AMD 起死回生的传奇女性明确表示,到 2030 年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 1 万亿美元。
![]()
这个数字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了解她过往的人都知道,这个 MIT 博士从不说空话。
11 年前 AMD 市值不足 30 亿美元,被英特尔按在地上摩擦,如今她要带着公司冲击千亿营收,而这一切的背后,储能行业正悄悄迎来爆发。
一、从濒临破产到万亿豪赌,苏姿丰的逆袭底气
2014 年,苏姿丰接手 AMD 时,这家老牌芯片公司已经走到了悬崖边。
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碾压,市值不到 30 亿美元,员工每天都在担心失业。
没人想到,这个纯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能在短短 10 年内完成惊天逆转。
她带着团队推出 Ryzen 系列 CPU,直接击穿英特尔的防线,又用 Instinct 系列 GPU 叫板 NVIDIA。
![]()
如今 AMD 不再是单纯的芯片厂商,而是要做 "整座 AI 工厂的建造者"。
苏姿丰的底气,来自两个硬核数据:未来 3-5 年,AMD 整体营收要保持 35% 的年复合增长,数据中心业务增速更是高达 60%。
按这个节奏,现在年营收 250 亿美元的 AMD,五年后将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
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基于 AI 行业的结构性变革 —— 从模型训练到推理落地,算力需求正在链式爆发。
二、1 万亿美元市场,AI 数据中心的爆发逻辑
苏姿丰口中的 1 万亿美元市场,并非单纯的芯片买卖。
它涵盖了芯片、服务器、互联、内存存储、系统集成等一整套算力基础设施。
简单说,AI 要想普及,光有芯片不够,得有能支撑它运转的完整生态。
2025 年这个市场规模约 2000 亿美元,到 2030 年要增长 5 倍,核心驱动力就是 "推理阶段" 的到来。
![]()
过去几年,AI 算力集中在巨头的模型训练上,而未来,每个企业、每个应用都需要 AI 推理。
每一次语音助手响应、每一次图像识别,都在消耗算力,这就是苏姿丰眼中的万亿蓝海。
为了抢占这块蛋糕,AMD 已经亮出了两张王牌。
正在铺货的 Instinct MI350 系列,AI 性能比上一代提升 35 倍,已经供给微软、亚马逊、Meta 等巨头,2025 年上半年就能完成全面部署。
更重磅的是 2026 年第三季度即将发布的 Helios 系统,它把 CPU、GPU 和网络互联整合在一起,相当于现成的 "AI 工厂"。
这套系统搭载下一代 MI450 GPU,目标就是把软硬件、功耗、系统优化全打包,和 NVIDIA 正面抗衡。
三、AI 吃电成瘾,储能赛道迎来狂欢
AI 算力狂奔的背后,是电力需求的爆炸式增长。
和传统数据中心比,AI 数据中心单个机柜功率增加了 5-8 倍,同等规模下电力需求直接翻倍。
![]()
一个大模型的训练能耗,相当于普通家庭 20 年的用电量,这样的耗电速度谁也顶不住。
这就给储能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AI 的尽头是能源,能源的核心是储能。
数据不会说谎,双登股份的 AIDC 储能业务增长 113%,直接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高达 47.2%。
南都电源的同类业务也增长 34.09%,成为唯一正增长的板块。
瑞银预测,未来 5 年储能行业将进入繁荣周期,2026 年需求可能增长 40%。
政策层面也在加码,国家发改委把 "AI + 储能" 纳入能源战略,要求 2030 年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储能不仅能解决电网供电不足的问题,还能通过峰谷套利降低电力成本,最高能省掉数据中心 36% 的电费。
更关键的是,AI 数据中心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不合格的电能会直接损坏昂贵的 AI 芯片,储能就是最可靠的 "稳定器"。
现在行业里已经出现了浸没式储能、800V 高压直流等新技术,就是为了适配 AI 数据中心的需求。
四、储能投资怎么选?机遇与风险要算透
面对储能赛道的火热,很多人想知道:能不能重仓?该怎么选?
首先要明确,储能不是短期炒作,而是 AI 时代的刚需,长期逻辑没问题,但短期要警惕风险。
先看值得关注的标的,主要分三类:
一是 AIDC 储能龙头,比如双登股份、南都电源、科士达,它们深耕数据中心场景,解决方案成熟。
二是技术领先的企业,宁德时代的高循环寿命电池、阳光电源的电力电子技术,都是核心竞争力。
三是 ETF 配置,比如储能电池 ETF,能分散个股风险,适合稳健投资者。
![]()
投资节奏也很关键,建议分批建仓:现在先投总资金的 15-20%,布局业绩确定的龙头;2026 年随着 Helios 系统落地,再增加到 30%;2027 年后根据行业格局调整,上限控制在 40%。
但风险也不能忽视,微软已经取消了美欧 2 吉瓦的数据中心项目,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而且储能技术迭代快,投资回报周期可能只有 3 年,设备更新压力不小,还可能出现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滑。
另外,AMD 的 35% 增长目标虽然激进,但兑现难度不小,高盛虽然上调了目标价,却依然给出 "中性" 评级。
这意味着市场已经反映了部分预期,后续还要看产品交付、客户拓展的实际情况。
AI 数据中心的万亿市场是确定的,储能作为配套刚需,增长空间毋庸置疑。
但投资不是赌运气,要选技术硬、客户稳、业绩实的企业,避开纯概念炒作的标的。
苏姿丰用 10 年时间证明,靠谱的人 + 正确的赛道就能创造奇迹,储能行业现在正站在同样的风口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