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爆炸声从未因停火协议而真正停歇。
对黎巴嫩南部民众来说,过去一年的“停火”更像是持续的生存考验,以色列军队的日常轰炸、五个区域的长期占领,让14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昔日的田园与家园变成了布满弹坑的废墟。
这看似针对真主党的军事行动,最终让普通百姓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而武器与土地,也成了他们捍卫尊严的最后底线。
![]()
想象一下,你倾尽心血经营的农场,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亚特尔村的穆罕默德,就是这样一个被战火吞噬了希望的人。当他鼓足勇气回到家时,看到的不是熟悉的一切,而是惨不忍睹的景象:12头奶牛、73条狗,还有45个蜂箱,全部在以色列的空袭中丧生。
更让他绝望的是,他们使用的白磷弹,不仅毒死了牲畜,更污染了世代耕作的农田,让这片土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再种植任何东西。这不是简单的损失,这是生计的彻底断裂,是祖辈留下的财富被连根拔起。
![]()
虽然人权组织一遍又一遍地谴责这种非法武器的使用,但对于穆罕默德这样的小农户来说,除了咬牙自费重新购置蜂箱,在被化学毒素侵蚀的土地上挣扎求生,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同样心酸的还有牧羊女塔米米。按理说,停火了,她可以带着羊群去山坡上吃草了。可现实是,只要她和羊群一靠近边境线,就可能遭遇以色列军队的无预警射击。现在,她的羊群只能挤在狭小的围栏里,高昂的饲料成本,对于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
战火的破坏力,远不止于此。世界银行估计,这场冲突已经让黎巴嫩损失了超过110亿美元,大部分都集中在居民区和商业设施。更令人绝望的是,重建之路遥遥无期。去年9月,在赛伊达南部,一片本来储存着重建材料的仓库,被空袭摧毁殆尽,推土机、挖掘机等工具顷刻间化为废铁。那些本已燃起返乡希望的人们,眼睁睁看着自己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物质的损失是惨重的,但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那种被刻意施加的精神羞辱。基亚姆村的霍达,在逃亡数月后终于回家,却发现墙壁上被涂满了希伯来语的侮辱性文字。艾塔鲁恩村的民居上,赫然画着蓝色的六角星,旁边还写着“感谢款待,我们会再回来”的赤裸裸威胁。
![]()
甚至连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未能幸免,包括路透社记者伊萨姆·阿卜杜拉在内的多座墓穴被破坏。这不只是破坏,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一种企图彻底斩断当地民众与这片土地之间情感联结的恶劣行径。
面对这种近乎灭顶的打击,黎巴嫩南部的人们要如何自处?在这样的绝境中,真主党的存在,变得异常复杂。尽管2024年的战火让真主党损失惨重,70%的重型武器被毁,3800名武装人员阵亡,但他们手中剩下的15万枚火箭弹,依然是某种威慑。更关键的是,对于那些生活在炮火边缘的普通百姓来说,真主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他们眼中唯一的屏障。
![]()
“我们不信任黎巴嫩自己的军队,也不信任联合国维和部队。”一个南部村庄的年轻人这样告诉我。当以色列的战机在头顶呼啸而过,当他们记录到近7000次的空袭和2400多次军事行动时,真主党的武器,竟然成了他们能感知到的,最后一点点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是无奈,更是现实。而这份无奈的背后,是国际政治的巨大漩涡。美国特使曾提出一个“南部经济区计划”,把海湾国家的投资和解除真主党武装捆绑在一起。听起来很美好,对不对?但当地官员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根本就是变相的征地,是为了让外国势力从中渔利。”
![]()
黎巴嫩政府也不是没想过解除真主党的武装,但每次尝试,都遭到坚决否决。民调显示,超过80%的什叶派居民坚定支持真主党,即便逊尼派的支持率不足10%,但持续的空袭,却让真主党在整个黎巴嫩南部的支持度不断上升。真主党副领导人奈姆·卡西姆的话,非常直接:“我们不会放弃武器。”这背后,是民众对安全的迫切渴望,也是对外界援助缺失的绝望。
以色列方面又是怎么看的呢?他们的逻辑截然不同。以色列军方声称,真主党把武器库藏在居民区,利用平民当“人盾”。他们还以此为由,拒绝履行停火协议中关于2025年1月前撤出占领区的承诺,理由是“边境安全无法保障”。更是在2025年11月,对真主党精锐部队“拉德万”发动了大规模空袭,并警告说这只是“初步警告”,如果真主党不解除武装,战火将扩大到贝鲁特。
![]()
即便身处地狱般的困境,黎巴嫩南部的人们,却从未选择放弃。卡法丘巴村的居民,无论多艰难,都拒绝离开他们的故土。一位基亚姆村的老妇人,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那份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怎能容忍殖民者占领我们的土地?纵使牺牲,也绝不离开!”
在纳巴提耶附近,马尔万向真主党申请的援助,甚至不足以修复房屋所需成本的一半,但他依然在修修补补,努力让家园恢复一点点模样。基亚姆村的纳比尔,独自一人回到了村里,重新开起了肉铺。他的家人还在避难地,但他这份坚守,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村庄复苏的希望。
![]()
边境线上,那些随时准备逃难的里姆们,每天都要面对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撤离警告。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依然选择留下来。这份选择,不是因为他们渴望战争,而是因为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
国际社会还在努力斡旋,中国外交部也呼吁各方停止暴力、恢复对话。但在以色列的军事压力和美国的外交捆绑下,和平之路,走得异常艰辛。
![]()
归根结底,这持续的冲突中,没有真正的赢家。以色列声称为了“安全”采取军事行动,但黎巴嫩人民在炮火中挣扎求生,真主党的存在,也成了复杂现实下的一个无奈选择。普通百姓想要的,不过是一个能够安居乐业的家园,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然而,这个最简单的愿望,却被大国博弈和无休止的军事对抗层层包裹,遥不可及。
炮火可以摧毁房屋,可以破坏设施,但它永远无法磨灭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眷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