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时隔不久,日产天籁又迎来改款。
这次,它带着鸿蒙座舱,试图在11月21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前脸贯穿式灯带、发光车标、重回TEANA尾标——这些表面功夫做得很足。
但掀开外壳,内核还是那套熟悉的动力系统:毫无新意的2.0L/2.0T+CVT组合。
当国产新能源车型如比亚迪汉、吉利星瑞在动力、智能配置上全面领跑时。
天籁的这次改款,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挣扎,试图用一件新潮卫衣掩盖发福的肚腩。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01 外观争议:激进的改变还是迷失的自我?
新天籁的前脸彻底告别了曾经的V型设计语言,换上了大嘴格栅和横贯车头的LED灯带。
这种颠覆传统的设计立刻引发了网友两极评价。
有观点认为新车前脸“太过夸张”,甚至毫不客气地指出像“把逍客的嘴套在天籁脸上”,显得别扭。
更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其为“大号轩逸”,失去了作为B级车应有的气场和辨识度。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车尾变化同样显著,贯穿式尾灯组内部嵌入了可发光的NISSAN字母标识,而最引发老车主热议的,是左侧英文尾标从ALTIMA回归TEANA。
这一改动显然是想唤醒消费者对天籁最辉煌一代的记忆,试图借助情怀牌来拉动市场关注度。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长度微增14毫米至4920毫米,但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变化对空间体验毫无影响,侧面轮廓依然保持着现款车型的基本样貌。
![]()
![]()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02 内饰升级:鸿蒙座舱是救世主吗?
内饰是本次改款的重头戏。
全新悬浮式仪表盘和15.6英寸中控屏,搭载了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系统,这无疑是天籁向智能化迈进的最大亮点。
但已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悬浮式仪表盘在设计上可能存在反光问题,影响驾驶安全。
出风口下移、加入50瓦风冷手机无线充电面板、调整车门内侧控制按键,这些细节改进确实提升了使用便利性。
![]()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然而,与自主品牌相比,天籁在智能配置方面仍显保守。
一位车主在评论中坦言:“车机系统连抖音都没法装”,这对于习惯了智能座舱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显然缺乏吸引力。
配置上的“减法”同样引人关注。
根据报道,2025款天籁取消了疲劳驾驶提醒功能,座椅加热通风需要额外付费选装,顶配车型的自动泊车功能也被取消。
这种“价格不变配置缩水”的策略,在市场终端优惠加大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微妙。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03 舒适性:唯一不变的“护城河”
谈及天籁,不得不提其传承多年的舒适性。
新天籁延续了“移动大沙发”的美誉,搭载的零重力座椅依然是其核心竞争力。
一位天籁车主分享了他的体验:“最满意的就是它的舒适性,日产大沙发名不虚传!
座椅非常软,包裹性很好,坐上去感觉被稳稳托着,久坐也不累。”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这种近乎偏执的舒适性追求,源自日产工程师对细节的执着。
据报道,工程师们将悬架调校成“先稳后柔”的双层过滤模式,并对座椅填充材料进行了多达42代的测试改进。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优势,今年一季度,日产在25-35万元家用车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2.3%,其中七成车主反馈“乘坐舒适性超出预期”。
但也有车主指出了其中的矛盾:“坐进天籁就像躺进云朵里,但转弯时总觉得底盘飘着。”
这种过于偏向舒适性的调校,牺牲了操控稳定性,对于经常跑山路的车主来说,“拐弯时车身晃得像摇橹船”。
![]()
![]()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04 动力系统:佛系青年的自嗨?
新天籁在动力系统上毫无新意,依然提供2.0L自然吸气和2.0T涡轮增压两种选择。
这套动力组合在当今竞争环境中已显老态。
2.0L+CVT的组合被网友戏称为“佛系青年的自嗨模式”,起步时油门响应慢半拍,超车得提前预判踩油门深度。
有车主真实体验后反馈:“动力日常够用,起步轻快,在市区里驾驶很轻松。但要是想超车或者上陡坡,就不咋行了,得深踩油门。”
与竞品相比,天籁的动力表现明显落于下风。
一位车主直言:“同是1.5T发动机,日产版本比德系竞品慢0.8秒破百”,虽然油耗低了0.6升,但这种性能差距在高速超车时尤为明显。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年国七排放标准,现有发动机的油耗能否达标还是个未知数。
在新能源大潮下,天籁缺乏混动或纯电版本的短板,使其在一线“绿牌优先”城市难有作为。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05 市场困境:降价求生,难阻销量下滑
天籁目前的市场处境堪称尴尬。终端优惠大得离谱,入门版优惠后已跌至12万区间,与紧凑型车价格相差无几,但销量却一路下滑。
有数据显示,天籁某月销量仅3000多辆,与凯美瑞、雅阁相去甚远。即使六月份销量达到六千多辆,仍远不及竞争对手。
这种“降价求生”的策略,虽然短期内能刺激销量,但对品牌价值的伤害是长期的。
一位车主感慨道:“我的车买完就贬值,转手价比当初买价低了六万。”
天籁面临的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
一方面,新能源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以智能化和低油耗横扫市场。
另一方面,凯美瑞、雅阁等老对手通过混动技术优化了行驶平顺性,产品竞争力更强。
一位4S店销售道出了实情:“现在年轻人买车非要新能源,传统燃油车确实不好卖。”
展厅里看电动车的客户络绎不绝,传统轿车区却冷冷清清。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写在最后:天籁需要的不只是鸿蒙,而是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市场终端的现实是:天籁入门版优惠后已跌至12万区间,与国产紧凑型车价格相差无几。
昔日与雅阁、凯美瑞并称“日系三强”的天籁,如今却要靠降价与自主品牌争夺市场。
当天籁披上鸿蒙的外衣,换上贯穿灯带,它试图在传统与革新之间找到平衡。
但真正的危机不在于科技配置的多寡,而在于产品理念的落后。
一位车友的评论点破了天籁的困境:“除非你来个15万 V6,市场你赢了。”
这虽是玩笑,却道出了天籁的尴尬,在新能源时代,它仍未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
图片来自于懂车帝
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你是燃油车的忠实拥趸,对智能化要求不高,更看重座椅舒适性和平顺的驾驶感受,天籁的性价比依然能打。
但若你追求科技感、低用车成本和强劲动力,同价位的国产混动或纯电车型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天籁的“舒适堡垒”还能守多久?
答案不在广州车展的聚光灯下,而在日产能否真正认清这个时代的变革浪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