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自称快19岁的女子诞下女婴后被医生抱走?当地官方已经介入调查,女婴已回归原生家庭

0
分享至

近日一则“女子引产被拒后,在医院诞下女婴后被当班医生违规抱走”这一事情已迎来最新进展。

今年8月,云南香格里拉,一名年轻女子在医院顺产诞下一名女婴。孩子刚出生不到几个小时,就被当班麻醉医生“带走”,称是亲戚要收养。

11月14日,官方通报称,排除了性侵、拐卖儿童等违法犯罪问题,女婴已回归原生家庭,当地民政与卫健部门已介入帮扶。



根据今年11月15日大河报报道,这件事情起于8月16日,香格里拉市民生医院。

女子前往医院并自称“快19岁”,身份证件丢失。她说不想继续和男友有关系,家庭也极为困难,提出引产请求,并希望医院减免费用。

医院审核后发现,她属足月妊娠,不符合国家引产条件,便依法予以拒绝。医院拒绝女子后,女子称离家太远,在医院住了一晚。

8月17日凌晨,她自然发动宫缩,经医生诊断为足月妊娠临产,考虑到当时的情况紧急,医院紧急为她开通绿色通道,协助顺利分娩。



孩子出生后,女子与其母亲明确表示不想要这个孩子。当班麻醉医生此时提出,有亲戚愿意收养,便未经任何合法手续,便抱走了新生儿

第二天,女子自行出院,医院未收取任何费用。

但根据《民法典》和《收养法》,收养必须履行法定程序,包括民政登记、身份审核、家访评估等,不能靠家里有人想养就能将其带走孩子。而且,孩子的父母也没有依法办理送养手续。

事后,云南省迪庆州卫健委对该医院罚款1万元,并对业务院长、执行院长等5人进行处理。医院知情人士回应称,已开展全面整改。



一个关键点一直没有明确:这名女子是否为未成年人?

入院时她自称“快19岁”,但医院无法核查其身份,身份证丢失。官方在通报中也未回应其真实年龄

未成年人在就医、生育、涉及法律责任时,本应有监护人参与、法律援助介入。但在本案中,身份成谜,责任难定。

当晚孕妇自行发动宫缩,但是孕妇和家属,拒绝办理入院手续。由于当时情况紧急,医院还是启动了“绿色通道”协助分娩。



但问题在于,该女子和家属拒绝办理入院手续,医院却依然为其接生,并接管整个医疗过程。

在这类情况下,绿色通道是否等同于“免责处理”?如果产妇或新生儿出现并发症,医院是否要承担全部责任?

更重要的是,绿色通道流程是否被记录?是否有后续监管?这些行为引起了一些人们的关注。

绿色不能成为模糊,制度不能变成走形式。

原生家庭拒绝抚养,是否违法?根据《民法典》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义务,不能以经济困难或个人意愿为由拒绝履行。



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的胡磊指出,若拒绝抚养导致孩子生存危机,情节严重者将构成“遗弃罪”,最高可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事件早期,女子和其母亲明确表示不愿抚养孩子,孩子因此被“送人”。后来,在民政和卫健部门普法和沟通下,孩子被送回原生家庭,家庭同意抚养。

从法律角度看,这避免了遗弃罪的构成,但也暴露出:在困境家庭中,对法律责任的认知远未普及

在媒体跟进中,涉事医生表示“只是觉得对方家庭困难,孩子没人要了”,所以才提出亲戚收养。



收养人作为成年家庭,同时还需要具备多项条件,列如:抚养能力方面,要有稳定收入、居住条件,能保障被收养人的生活、教育、医疗需求,还需提供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等相关材料;

健康状况上,未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比如传染性疾病、严重精神疾病;无违法记录,没有不利于被收养人健康成长的违法犯罪记录,像虐待、遗弃儿童相关前科;

年龄要求上,需年满 30 周岁,如果是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年龄需相差 40 周岁以上,比如男性收养女孩需年满 40 周岁及以上。还有一些特殊规则保障被收养人权益,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需要夫妻共同收养,不能单方收养等。



在本案中,医生绕过所有程序,直接将新生儿交由所谓“亲戚”处理,已经构成非法行为。

国家对困境儿童有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包括低保、医疗、教育、托育等多方面。但现实中,很多家庭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条件,或者因流程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应享未享”成为常事

在这起事件中,女子家庭如果早有政策介入,或许就不会走到拒绝抚养的地步。医院也未能在接诊时主动提供政策信息或引导申请,反映出前端干预机制的缺失。

孩子不是“没人要的东西”,更不是“说送就送”的物品。医生不是中介,医院不是转运站。



收养必须走程序,抚养必须履义务。在这起事件中,所有的好心都不能成为免责的理由。

若无媒体曝光,孩子或许就这么被带走了,身份成谜,未来难辨。所幸,事情在舆论关注下有了及时的纠正。

女婴已回归家庭,民政和卫健部门也将提供医疗、生活等多方面支持。普法教育正在进入类似家庭,避免悲剧重演。

人心虽善,不能越法;人情虽重,不可凌律。惟有依法行事,方可保一生平安。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媒:中国的反应超出预期

日媒:中国的反应超出预期

扬子晚报
2025-11-16 22:58:27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KD35+5+6中关键球火箭OT险胜魔术4连胜,申京30+13+8

湖人崛起
2025-11-17 11:03:46
委内瑞拉先发制人,战斗机开火,美军敢不敢打?特朗普这下难办了

委内瑞拉先发制人,战斗机开火,美军敢不敢打?特朗普这下难办了

空天力量
2025-11-16 19:09:56
有人还在学埃尔法,有人已超越埃尔法

有人还在学埃尔法,有人已超越埃尔法

华商韬略
2025-11-16 11:02:06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G联赛:杨瀚森21+9+3+3帽连中两记续命三分 混音惜败吞首败

醉卧浮生
2025-11-17 11:23:37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网传71岁成龙去世,最新消息来了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7 01:13:46
霍尊复出,亮相音乐节连唱9首歌曲;4年前宣布退圈:我的错,我来扛

霍尊复出,亮相音乐节连唱9首歌曲;4年前宣布退圈:我的错,我来扛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17 11:39:46
海尔智家深化转型实现5年净利率持续提升

海尔智家深化转型实现5年净利率持续提升

市值Observation
2025-11-14 18:31:32
山村的秘密:“地下水里有金子”,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大户年入上百万

山村的秘密:“地下水里有金子”,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大户年入上百万

新京报
2025-11-17 07:57:25
23岁中国留学生在美失联超3周,父母已赴美寻女:9月开始未到校上课,朋友约她吃饭也爽约了

23岁中国留学生在美失联超3周,父母已赴美寻女:9月开始未到校上课,朋友约她吃饭也爽约了

极目新闻
2025-11-17 11:45:34
蔡正元惹众怒,又有一人对蔡正元开火,大陆官媒正式定性蔡正元

蔡正元惹众怒,又有一人对蔡正元开火,大陆官媒正式定性蔡正元

历史求知所
2025-11-16 11:25:03
俄朝站队怒批高市,特朗普迅速与日切割后,中方做开打前最后警告

俄朝站队怒批高市,特朗普迅速与日切割后,中方做开打前最后警告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7 00:33:22
正大量上市!女子一口气吃3个,痛到进医院,医生提醒:不能混吃、不能空腹吃

正大量上市!女子一口气吃3个,痛到进医院,医生提醒:不能混吃、不能空腹吃

环球网资讯
2025-11-16 17:31:46
交管12123重大升级:违章当天即提醒,4次免罚机会这样用不浪费

交管12123重大升级:违章当天即提醒,4次免罚机会这样用不浪费

宝哥精彩赛事
2025-11-16 13:57:28
日媒通告全球:如果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着当先锋

日媒通告全球:如果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着当先锋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6 11:54:30
毛宁发布1995年“村山谈话”视频

毛宁发布1995年“村山谈话”视频

环球网资讯
2025-11-17 11:16:58
上海老教授夫妻“借名买房”导致亲情彻底破裂!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儿媳闹离婚,更心寒的是……

上海老教授夫妻“借名买房”导致亲情彻底破裂!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儿媳闹离婚,更心寒的是……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6 23:37:25
“狗主人有五次不死机会,他们还串供了”,来自李胜律师最新爆料

“狗主人有五次不死机会,他们还串供了”,来自李胜律师最新爆料

汉史趣闻
2025-11-16 17:22:09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雷军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6 14:58:06
1天吃28吨食物!四川工厂养220亿只蟑螂,住星空房吃营养餐

1天吃28吨食物!四川工厂养220亿只蟑螂,住星空房吃营养餐

万象硬核本尊
2025-11-16 18:32:46
2025-11-17 12:52:49
我不叫阿哏
我不叫阿哏
分享有趣、有用的故事!
224文章数 603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沈伯洋如果被抓最高或被判死刑 成为"台独烈士"

头条要闻

媒体:沈伯洋如果被抓最高或被判死刑 成为"台独烈士"

体育要闻

3年没踢球,他想完成“史上最难”的复出

娱乐要闻

二次封后的宋佳凭什么狂妄?

财经要闻

疯狂的"吸金村":村民大肆盗采地下水

科技要闻

营销话术反噬信任,雷军不该只是一怒了之

汽车要闻

荣威M7+豆包大模型 用车机AI策划说车视频怎么样?

态度原创

房产
健康
时尚
教育
公开课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中年女人的开挂指南,避开花衣服和紧身衣,把优雅感焊在身上

教育要闻

慈母多败儿 !穷家富养,初中生的一双球鞋2600块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