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5年的城市街头,不时能看到佩戴AI眼镜的身影。有人镜片泛着微弱绿光,宛如科幻电影中的角色,引得路人频频侧目;也有人对着空气轻声呼唤“小爱同学”,结果周围三台设备齐刷刷响应,场面略显尴尬。
2
这一年被科技圈称为“智能眼镜爆发之年”,小米、Rokid、百度等超过四十家品牌纷纷入场,发布会一场接一场,仿佛谁都不愿错过这场未来穿戴的盛宴。可喧嚣背后,却是产品仓促上市、口碑迅速滑坡的普遍现实。
3
小米AI眼镜的经历最具代表性。6月正式发布当天,仅用12小时便售出8000副,电致变色版本更是三分钟内抢购一空。前半个月全网销量突破8万台,一度被视为年度现象级新品。
![]()
4
然而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其在抖音平台的日均销量骤降至25到50副之间。核心项目负责人李创奇离职的消息传出,让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逐渐淡出公众视线。归根结底,是实际体验未能匹配营销声势。
5
真实测试显示,宣传中主打的同声传译功能存在明显延迟,5至10秒的反应时间足以打断正常对话节奏,准确率仅为70%至80%,关键信息翻译错误频发;所谓的隐私听音模式名存实亡,在地铁车厢内播放音乐时,旁人甚至比佩戴者听得更清楚;米家生态联动也频频出错,一声指令常引发眼镜、智能音箱和手机同时回应。
6
尽管佩戴轻盈这一优点获得不少好评,但单靠舒适性远不足以支撑其“下一代移动终端”的宏大定位。另一边,Rokid的发展轨迹更为曲折。2月,创始人亲自戴着自家产品,借助提词功能完成了一场看似脱稿的演讲,相关视频播放量迅速破亿,瞬间引爆市场关注。
![]()
7
但这股热潮很快被现实浇灭。原定6月发货的承诺一再推迟,最终拖到月底才开始陆续出货,大量持有优先购买码(F码)的用户直到7月仍未收到设备。好不容易等到开售,价格却从最初的2499元上调至3299元,磁吸式镜框还需额外付费加购。
8
更令消费者失望的是实际使用感受:夜间佩戴时镜片出现明显漏光现象,绿色光晕在暗处格外醒目,乍看如同灵异场景再现;即便未显示内容,镜片表面的光栅纹理依然清晰可见,透光性能差强人意;唤醒词“乐奇”需连续喊两遍,在户外嘈杂环境中几乎无法识别,反复尝试的模样令人难堪。
9
从全民热议到风评逆转,Rokid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在这场“百镜争鸣”的浪潮中,类似的故事接连上演。闪极推出的AI眼镜以999元低价吸引眼球,5万台库存瞬间售罄,但用户平均等待长达237天仍无音讯,部分终于收货的人却发现扬声器装反,音频输出方向完全错误;Meta与Ray-Ban合作的智能眼镜虽在海外市场热销,进入国内后因本地化功能受限,沦为高价替代品,被调侃为“智商税”典型。
![]()
10
行业数据更加触目惊心:京东与天猫平台上AI眼镜退货率高达30%,抖音渠道甚至达到40%至50%。调查发现,约七成用户购回产品后几乎从未使用AI功能,仅将其当作普通蓝牙耳机日常通勤使用。
11
问题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厂商急于追逐风口、堆砌概念,却忽略了用户最根本的需求。
12
艾媒咨询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消费者最关心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续航能力、佩戴舒适度以及系统适配性。然而市面上多数产品连续工作仅3到4小时便电量告罄,重量普遍超标导致长时间佩戴颈部酸痛,基础体验尚未达标,却强行集成翻译、物体识别、提词提醒等花哨功能。
13
技术瓶颈同样制约发展。芯片算力不足、微型显示光机精度有限、光波导镜片良率低下——这三大核心技术难题始终未被攻克,使得AI眼镜长期徘徊于“玩具”与“实用工具”之间,难以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
14
Rokid虽尝试通过AR叠加AI双显示路径实现差异化竞争,却未能有效解决漏光与机身过重的问题;小米依托庞大的IoT生态体系占据先天优势,但在核心交互逻辑优化上显得准备不足,软件调校缺乏深度打磨。
15
值得欣慰的是,部分企业已开始调整策略。Rokid携手BOLON推出仅重38.5克的新款轻量化产品,并在三个月内完成超过200项OTA在线升级,试图以高频迭代重建用户信任;光峰科技联合谷东智能推出新型光学方案,有望将主流AR眼镜定价压低至1500至2000元区间,显著降低大众尝鲜门槛;Meta研发的神经腕带技术,则探索出语音之外的手势控制新交互方式,拓宽了未来可能性。
16
不过这些改进能否真正赢得市场,仍有待时间检验。2025年的AI眼镜赛道,像极了一场盛大的集体狂欢,每个参与者都渴望复制iPhone的颠覆奇迹,却鲜有人愿意静下心来打磨底层体验。
![]()
17
小米的悄然退场、Rokid的艰难自救,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智能硬件的本质终究是“硬件”。无论AI功能多么炫目,都必须建立在佩戴舒适、运行稳定、操作流畅的基础之上。
18
或许只有当这股虚火彻底冷却,留下来的玩家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期待。毕竟人们需要的不是“能投影画面的眼镜”或“会说话的耳机”,而是一款能够无缝嵌入生活、切实解决痛点的高价值产品。
19
AI眼镜的“iPhone时刻”终将到来,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整个行业必须学会放下浮躁,回归初心,把每一项基础体验做到极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