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英良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FT中文网专栏作家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多年来,中欧关系一直以贸易合作机制为核心。
40年前,即1985年,中欧签署了《贸易与合作协定》,为双方建立稳固而结构化的经贸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期不少欧洲国家开始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或直接投资协定。
进入21世纪,中欧关系迎来新的转折点,2003年中欧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欧关系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这段蜜月期确实为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
如今,那段并不遥远的过去仿佛已是另一个时代。过去几年,中欧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系统性的竞争,而自今年4月中国出台稀土元素及相关产品出口许可证新规以来,这种竞争关系在过去几个月里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欧洲诸如芯片等精密仪器生产商,难以获得高等级稀土或供应链出现系统性的风险,这导致中欧矛盾与冲突频发。
9月30日,荷兰政府宣布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安世(Nexperia),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荷兰援引《商品供应法》做出这一决定,理由是Nexperia存在“严重的治理缺陷和不当行为”。
荷兰政府表示,此举是为了“防止安世生产的商品(成品和半成品)在紧急情况下出现供应短缺”,因为这可能“对荷兰和欧洲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这在很短的时间内,引爆了中国与荷兰的关系。
此前,美国对安世的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Wingtech)提出了安全方面的担忧。今年6月,华盛顿警告荷兰政府,如果张学正继续担任Nexperia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可能无法向美国出口稀土。荷兰做出决定后,中国随即停止了Nexperia在荷兰工厂的所有稀土出口,此举直接影响到欧洲的稀土生产。
欧盟成员国指责中国将稀土出口武器化,并称中国此举是“经济胁迫”。然而,半导体供应中断实际上归咎于荷兰政府的挑衅。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当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根源和责任在于荷兰。”这引发了中荷之间关系的紧张。
由于巨大的储量和工业运用,中国的稀土优势在全球都是压倒性的。根据国际能源署(IAE)的报告,到2024年,中国将占全球稀土矿产总量的约60%,并在分离和精炼阶段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生产全球约91%的加工稀土。
欧盟国家尽管有稀土矿,但是几乎没有国内稀土生产能力,因此严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由于中国的出口管制导致供应中断,欧盟将无法实现其工业目标,因为稀土是能源、汽车、国防和数字工业等战略领域的重要原料。
![]()
欧盟贸易专员马罗斯·塞夫科维奇积极寻求缓和稀土争端。10月21日,他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通电话,讨论稀土出口限制问题。塞夫科维奇称此次通话“富有建设性”,并表示“我们无意使事态升级”。
塞夫科维奇还表示,他已邀请王文涛访问布鲁塞尔,以寻求“迅速解决”争端的方案。然而,原定于10月24日举行的会晤被取消,欧盟委员会决定就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问题举行专家级讨论。
而就在11月初,这一突破终于到来。中国宣布豁免稀土出口许可证要求,这将有助于稳定稀土材料的供应。塞夫科维奇宣布 ,中国商务部“将豁免所有出口商的许可证要求,前提是他们声明货物用于民用”。他还表示,“这项措施立即生效”。
关于如何化解荷兰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表示,他正与两国保持持续的“密切接触”,以便“努力建立一个持久、稳定、可预测的框架,确保半导体流通的全面恢复”。但是这一切的实现却相当的曲折。
在此之前的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在网上发文称:“鉴于我们与中国政府的会谈富有建设性,荷兰相信,未来几天内,从中国运往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芯片,将能够送达安世的客户手中。”
他还补充说,近期中美达成的贸易和经济协议“将使安世在中国的工厂恢复出口,从而恢复这些关键传统芯片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供应。”
然而,中国商务部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中国商务部表示,“荷兰方面并未采取任何具体行动”来“恢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此外,商务部还援引11月1日发布的公告称,中国“将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出口给予豁免”。
对北京而言,荷兰政府撤销对安世的扣押,将是解决当前供应链中断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中国的改变的前提,是荷兰政府的政策需要做出转变。
![]()
尽管局势混乱,中国仍然希望重启与欧盟长期停滞的投资协议——《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该协定在2020年12月达成原则性协议后几乎立即被冻结,此后则没有什么实质进展,实际上至今一直处于被冻结的状态。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候,中国对欧洲抱有期待。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国愿深化同欧盟互利合作,探讨谈判各项经贸协定(包括投资协定)的可能性。” 他提及欧盟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时表示,欧盟正寻求出口多元化;因此,“中国与欧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经贸领域存在着重要的合作空间。”
可以说,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依然复杂,但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布鲁塞尔和北京一直保持着持续的接触,这使得双方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但话又说回来,尽管存在上述推动因素,以及双方近期在稀土供应方面取得的突破,但中欧关系仍远未恢复正常。
诸多因素持续影响着中欧关系,包括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在俄罗斯武力打击乌克兰等事务一直是关系的“梗”。
中国也不满欧盟设置不公平的“贸易和投资壁垒”,并在南海挑起事端,这又直接导致战略性的不信任。
眼下,欧洲目前深感在稀土等领域被扼住喉咙,危机感爆棚。虽说中方依然保持沟通的渠道,敞开谈判的大门,但这种耐心终归是有限的。
近期围绕稀土的争端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正将稀土资源用于实现国家的战略利益。
欧盟对中国稀土的依赖使其处于被动局面。尽管欧盟近期宣布了旨在摆脱对中国依赖的“RESourceEU”计划 ,但在确保稀土供应的替代方案方面,欧盟仍任重道远。只要中国不松口,那欧盟的被动局面就要继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