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见习记者 沈可心
11月13日,清晨6时30分,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状元中学教学楼的第一盏灯准时亮起。孟玉玉站在讲台前,带着学生复习知识点。这样的场景,她已重复了13年。
2012年,初来任教的孟玉玉面对孩子们对英语课的茫然与渴望,暗下决心:“决不能让英语压垮他们的未来。”从此,一辆旧摩托车载着她奔波在八十多里的乡间路上,风雨无阻。
2018年,学校化解大班额,班主任岗位急需人手。彼时孟玉玉的丈夫在邵阳县工作,她独自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迈的婆婆。尽管理智劝她拒绝,但看到校长焦虑的目光,想到那些青春少年,她还是接下了这份重担。
从此,校园成了她投入时间最多的地方。课间操、路队、家长会……她从不缺席;备课、批改、教研、公开课,专业追求分毫不懈。
在学生眼里,孟老师心里装着每一个人。她为困难学生垫付费用,为学习吃力的学生课后辅导,骑摩托车跑遍北塔区家访。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她挤出时间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把办公室变成倾听学生心声的“树洞”。暑期防溺水宣传时,她挨家挨户敲门叮嘱安全。
这份关爱有时也伴随着艰难选择。一天中午,她发着高烧的小儿子正蔫在食堂椅子上,学生突然跑来报告同学小艳摔伤流血。她立即赶过去抱起小艳赶往医院,直到孩子父亲赶到才想起自己的小孩还在发烧。赶回学校看见小儿子委屈的泪眼,她满怀愧疚。
“这是师者本能。”她回忆道,“危急关头,心之所系,永远是那些需要我的孩子。”
2023年冬,邵阳市拔尖创新人才竞赛的消息传来,学生们既期待又忐忑:“孟老师,我们真能行吗?”任课老师也忧心:“差距太大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孟玉玉的回答斩钉截铁。她立即召集任课老师一起商讨对策,制定了“一人一策”冲刺方案。从那以后,教室的灯早晨六点半亮起,午休时她与学生钻研难题,夜晚也与学生复盘得失,彼此打气。
学生梦馨数理成绩突出,英语却相对薄弱。几次模拟后,她泪眼婆娑:“我拖累大家了。”孟玉玉指着窗外说:“你数学是最亮的那颗星。英语这座山,老师陪你爬。”从此每天半小时的单独辅导雷打不动。当英语成绩终于迎头赶上时,梦馨激动地跳起来,眼中重燃光芒。
最终,她所教班级有5名学生入选全市前60名。梦馨红着眼睛紧紧抱住她:“孟老师!我们做到了!您说的光,追到了!”
从教13年来,孟玉玉不断精进专业,荣获多项省市级教学荣誉,完成湖南师大硕士学业,所带班级屡获“优秀班集体”。但她最珍视的,始终是孩子们眼中的光。
“只要心灯不灭,能照亮孩子一寸前路,我愿永站成灯塔。”孟玉玉说。
来源:湖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