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的一艘新型两栖攻击舰最近完成了首次海上试验,这艘被称为“四川舰”的战舰在沪东中华造船厂正式离港,开始了它的测试阶段。这次试航标志着该舰从建造阶段转向实战化准备,尽管它还没有正式服役,但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四川舰的快速建成和试航,展现了中国在造船领域的强大能力,也为海军未来作战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
这艘舰的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吨,甲板上配备了电磁弹射和拦阻系统,让它能起降各种飞机。从开始建造到试航,只花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比之前的大型航母快了不少。比如,福建舰的建造用了大约四年,舾装又花了近两年,海试还超过一年。四川舰的快速成型,不光是因为造船技术提升,还跟整体工业体系的支持分不开。造价方面,估计只有大型航母的四分之一左右,周期缩短到后者的40%以内,这样的效率让它在未来可能大规模生产。
为什么中国海军需要这样一艘舰呢?背景在于,现代海战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和成本控制。大国之间的冲突可能变成消耗战,如果舰艇造价太高、建造太慢,战损后就难以及时补充。四川舰的设计理念就是“低成本、高弹性、可量产”,它不追求单舰的完美,而是强调在体系中发挥作用。这种思路改变了传统海权的逻辑,以前大家总觉得航母是核心,但现在这种多用途舰艇也能在特定场景下担当主力。
![]()
在远洋作战中,四川舰可以扮演轻型航母的角色。它主要搭载的是隐身无人机,比如攻击-21这类型号,能执行侦察、监视、对地打击等任务。这些无人机航程远,滞空时间长,而且隐身性能好,不容易被敌方发现。必要时,舰上还能带几架歼-35隐身战斗机,提供有限的制空能力。虽然甲板没有斜角设计,起降效率不如正规航母,但在对付中小国家或非对称冲突时,已经足够用了。举个例子,一架攻击-11无人机可以长时间在目标区域巡逻,发现敌情后立即发动攻击,而歼-35的出现能威慑那些没有五代机的对手。更关键的是,四川舰作为两栖攻击舰,在国际上部署时敏感性较低,不容易引发过度反应,却能投送相当的空中火力。
![]()
回到近海场景,比如台海或南海,四川舰的核心任务是两栖登陆支援。它保留了完整的坞舱和车辆甲板,能运输气垫登陆艇和陆战队员。与之前的075型不同,四川舰不需要依赖岸基航空兵或航母掩护,自己就能用无人机提供制空。舰上可以搭载攻击-21或彩虹-7等隐身无人攻击机,这些飞机能精确打击滩头工事、防空阵地,为直升机登陆扫清障碍。运输方面,直-20和直-8C等直升机会负责垂直投送兵力,结合气垫艇的水面突击,形成立体登陆模式。这种“无人制空、有人投送”的方式,大大提升了登陆的效率和安全性,特别适合对付有中等防空能力的对手。
![]()
在航母编队里,四川舰则充当辅助角色。现代远洋海战中,航母一旦受损,舰载机可能无处降落,而四川舰具备接收歼-35、空警-600等重型飞机的能力,可以作为备份跑道。这样一来,即使航母暂时无法使用,飞机还能通过四川舰返航,避免更大损失。此外,四川舰能分担一些侦察和打击任务,比如放飞无人机前出侦察,引导驱逐舰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实现“传感器—射手”分离的作战模式。这种协同方式,正是未来海战的发展方向,四川舰在这里更像一个移动的前沿中枢。
![]()
建造过程中,四川舰的快速实现得益于中国造船工业的成熟。沪东中华造船厂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技术,分段预制后再组装,大大缩短了船坞周期。同时,供应链的优化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让材料和部件能及时到位。试航阶段,舰员们测试了动力系统、导航设备和航空操作流程,确保各项功能稳定。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累积起来决定了舰艇的实战能力。
![]()
未来,如果中国海军能部署多艘这样的舰艇,比如四到六艘076型配合三艘以上航母,就能形成梯次搭配。这种组合既能在高端对抗中提供冗余,又能在低强度任务如人道救援、反海盗中发挥作用。四川舰的试航只是一个起点,后续还可能看到更多改进型号出现,逐步完善海军的全球存在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