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5苏州昆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推介会上,300多个合作场景集中发布,《昆山市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四大类28个沪昆合作项目同步签约。一系列扎实举措,使昆山和上海两地的关系从物理上的“比邻而居”,升华为产业生态的“深度嵌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来源/交汇点新闻
从“地缘相近”到“业缘相融”,产业根基日益雄厚
昆山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昆山之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对接上海、融入上海、服务上海的改革开放史。昆山复容绿谷未来创新中心总经理朱毅峰感慨:“上海科研资源丰富、资本要素集中,昆山应用场景广阔,拥有生产成本优势”。这种互补优势正催生更多跨区域合作——复容投资与昆山合作发起4亿元规模的智能基金,构建绿色智能领域全链条式的孵化体系。
![]()
来源/昆山融媒体中心
今年11月,第八届锂电池技术与产业发展大会在江苏昆山开幕,本次大会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新型储能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为主题。昆山龙头企业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携手,推出全球首个将固态电池技术引入10万元以内的量产车型。从清华大学的技术攻关,到昆山完成中试与规模化生产,再到上海整车企业装车应用,一条 “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链”的协同闭环已然形成。
![]()
来源/交汇点新闻
在推介发布环节,昆山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山将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之城”,塑造新型工业化的“昆山样板”,全力打造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集群。当前,昆山高新区正聚焦全市“2+3+3”新兴产业体系,卡位新赛道、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动能。这一体系包括7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3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型、整机制造向智能穿戴和智能声学等新领域拓展,为沪昆产业协作拓展了广阔空间。
“昆如意”营商服务“金名片”,构筑核心竞争力
“昆如意”不仅是营商服务的金字招牌,更是昆山竞争力的核心。由“投资昆山万事如意”不断深化,向着构筑“投资创业首选地”的目标坚实迈进,有效吸引了上海的优质产业项目与高层次人才汇聚于此。
精准有力的人才政策,是吸引上海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点,昆山深知人才是企业落地的核心要素。为此,对顶尖的“头雁人才”团队给予最高2亿元的项目资助,对于广大的青年人才,则提供普惠式的安居保障,全日制应届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每月可分别获得1500元、1000元和800元的租房补贴,更有“人才房票”可直接用于抵扣购房首付,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才落脚的后顾之忧。
同时昆山通过“真金白银”的投入,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励企业做大做强。为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昆山市全面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昆山发挥“易企融”平台和综合风险池的作用,对纳入“小微贷”等产品的业务免收担保费,并引导全市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担保费率,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面。
迅势科技的成长历程正是“昆如意”服务品牌全面赋能的生动实践。原本在上海一大型企业工作的王琼在昆山相关部门推介下落户后,不仅通过“双创人才”政策获得了总额200万元的资金资助,首笔100万元的及时到账直接缓解了初创期的现金流压力,还获得了500万元天使投资和800万元融资,精准呼应了昆山“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举措。此外,依托政府构建的产业协作与服务平台,迅势科技迅速拓展商业网络,一年内新增合作商超400家,实现了在细分领域的快速成长。
从“双城记”到“同城梦”,沪昆共享人文成果
![]()
来源/人民网
随着2023年苏州轨道交通11号线的正式开通,每日往返沪苏方向约有8.1万人次,日均客流超16万人。昆山“内畅外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更加完善,“半小时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二十四小时包邮圈”将沪苏两座城市人流、车流、物流编织在一起,真正意义上实现“双城记”到“同城梦”的转变。
打破地域的壁垒,沪昆之间的交流逐渐从工作拓展到生活。
在体育领域,两地定期举办如青少年篮球赛、门球联谊赛等赛事,以赛会友;在文化艺术方面,昆山将代表城市文化的昆曲、非遗等展览办到了上海虹桥高铁站,并通过书画笔会、音乐合作深化交流;在教育领域,昆山新增学位6.33万个,与上海38所学校结为联盟校;在医疗便利方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等顶尖医疗资源持续下沉,让昆山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
这些涵盖体育、文化、教育、医疗的丰富活动,生动体现了两地日益频繁的人文互动与深度融合,正不断构建着活跃的“城市朋友圈”。从“双城记”到“同城梦”,沪昆两地的交通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密度紧密交织。两地的市民不再拘泥于地域的界限,而是真正实现了优质人文资源的共享与互鉴。
从41年前自费创办工业小区的“昆山之路”,到今日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山海协奏”,昆山以上海为龙头,携手并进,正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之无愧的“县域标杆”。
文/许琦
资料来源:苏州日报 新京报 昆山日报 昆如意企业服务平台 昆山融媒体中心 交汇点新闻 人民网 中国报道网 江苏省司法厅 昆山市人民政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