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患牙周炎,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不是“我刷牙不认真”这么简单,也不是“熬夜几天就牙龈肿了”这么轻巧。临床里,牙周炎往往是一种积累出来的“慢性自毁”,埋藏在日常的细节里,悄无声息地腐蚀牙龈、吞噬牙槽骨。
![]()
你以为是牙龈红肿,实则已经骨头开始吸收;你以为是牙缝变大,其实牙根已经松动;你以为是“上火”,医生检查时已经是中重度牙周炎。而这些变化,背后常常绕不开三个字:菌、糖、炎。
牙周炎不是一个口腔问题那么简单,它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的一个“出口”。它和糖尿病、心血管病、甚至认知障碍的风险都有关联。这个病不是“牙齿不好”,是“身体发炎”+“细菌失控”+“免疫崩盘”的综合体现。
第一点:细菌失控,不是口臭那么简单
先说第一个元凶——牙菌斑。它不是简单的食物残渣,而是细菌的“有机堡垒”。一旦牙菌斑在牙齿和牙龈的缝隙里形成,就像一座茅草屋的地基,越积越厚,越厚越顽固。刷牙刷不掉,漱口漱不走,只有专业洗牙才能彻底清理。
![]()
研究显示,牙菌斑中的致病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它们在牙龈下制造“毒素工厂”,释放酶、内毒素,攻击牙龈组织,让免疫系统“过激反应”。这时,你的身体就像一个误判敌情的士兵,对着自己的组织开火,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开始松动。
很多人误以为:“我不痛,就是没事。”其实牙周炎前期往往无痛。痛是急性的信号,而牙周炎是慢性的潜伏。等到你觉得牙齿松了,那已经是牙槽骨流失到三分之一以上的阶段。
再严重一点,牙龈脓包、口臭、咬合疼痛,接踵而来。临床上太多中年人,四十出头,一口牙看起来完整,其实已经摇摇欲坠。医生一探诊,牙龈流血、探诊深度超过五毫米,中重度牙周炎,几颗牙齿“判了死刑”。
建议很明确:每年一次洁牙检查,不是“洗白牙”,是“清除致病源”。等到肉眼可见的问题出现,治疗的代价就不是一次洁牙能解决的了。
![]()
第二点:糖,是牙周炎最爱的燃料
糖不仅养胖你,也喂饱了口腔的“坏细菌”。尤其是蔗糖和果糖,它们进入口腔后,会迅速被细菌代谢,产生酸性代谢产物,破坏牙釉质,引发龋齿。但更深远的影响,是改变了整个口腔菌群的生态。
高糖饮食的人,口腔里“好菌”生存环境变差,“坏菌”大量繁殖。研究指出,糖摄入量高的人群,其口腔内的牙龈致病菌群比例显著升高,而这些细菌正是牙周炎的“主力军”。
高糖还会让身体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血糖波动大,胰岛素抵抗增加,免疫系统敏感度下降,导致对牙龈的防御能力变差。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牙周炎患病率可达非糖尿病人的两倍以上。
![]()
很多人说:“我没吃多少糖。”但你每天喝的奶茶、酸奶、加糖咖啡、早餐饼干、水果干,统统在给细菌“供能”。甚至连“低糖”标识的食品,里面也可能含有人工甜味剂和隐形糖,一样会扰乱菌群。
建议不复杂:控制每日糖摄入不超过25克,尤其避免睡前进食甜食。睡前吃糖不刷牙,就等于一整夜让细菌开派对。你睡得香,它们吃得欢,牙龈撑不住。
第三点:炎症体质,是牙周炎的催化剂
有些人刷牙认真、饮食清淡,依然牙龈红肿、反复发炎。为什么?因为体内本身就处在“高炎症模式”。这类人往往有慢性胃病、肝功能异常、免疫紊乱、慢性疲劳等问题,身体的“防火墙”早已薄弱。
![]()
临床发现,牙周炎患者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普遍偏高,这是一种炎症标志物,意味着你的免疫系统在“高警戒状态”。一有细菌刺激,就产生过度反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特别要提的是,压力型体质。长期焦虑、熬夜、情绪压抑的人群,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这会抑制免疫,对抗感染的能力下降。你可能外表光鲜,工作体面,但牙龈却在“默默流血”。
一个真实案例:35岁的金融从业者,小李,刷牙习惯很好,每半年洁牙一次,却突然牙齿松动。医生检查发现,牙周附着丧失严重,且伴有牙龈溢脓。深入追查才发现,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睡眠紊乱,体内炎症指标飙升,牙周组织应激反应失控。
这类人群的建议,不仅仅是刷牙,更重要的是:调节生活节律、改善睡眠、管理情绪。牙龈是身体的“情绪晴雨表”,它不会撒谎。
![]()
牙周炎不是单点爆发,而是系统性失衡的结果
从牙菌斑的堆积,到糖分的喂养,再到免疫系统的崩塌,牙周炎就像一个慢性燃烧的火场,每天一点点烧掉你的牙龈和骨头。这不是牙的问题,是整个人状态的问题。
牙周炎从来不只是“掉牙”那么简单。研究已经多次证实,牙周炎与心脏病、糖尿病、早产、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高度相关。口腔是全身健康的“入口”,你以为是“牙齿松了”,其实是全身都在敲警钟。
别再等牙疼了才看牙。别再把牙周炎当“小问题”。它是你身体给你的提醒,用不痛的方式,告诉你:你该停一停,看看自己是怎么“累坏了嘴,伤了身”。
![]()
医生不怕你牙齿坏,就怕你不重视
很多人来就诊时,已经是牙齿松得握不住饭了,才追悔莫及:“早知道我去年就做了洁牙。”但牙周炎不是一次治疗能解决的,它需要你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一点一点调过来。
种一口牙几十万,保住一口牙几百块。你说值不值得?
从现在起,把牙当回事吧。每天花三分钟认真刷牙,每年花一小时洗牙检查,戒掉夜宵和奶茶,早点睡觉,好好吃饭。不是为了牙齿,是为了你整个人的状态。
牙是骨头长出来的肉,掉了就回不来。不是你老了,是你忽视太久了。
![]()
参考文献: [1]王旭.牙周炎与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1,14(1):45-48. [2]李洁等.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55(9):612-616. [3]陈伟.牙菌斑微生态与牙周炎发病机制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2,38(4):221-224.
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