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白山灵芝品牌近30年的发展中,张庆康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张庆康用二十五年时间,将“长白山灵芝”从深山土特产打造成价值超12亿的金字招牌。然而,在荣誉加身、模式被广泛借鉴的今天,张庆康却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费解的决定:他将暂停了大规模化传统种植的急速扩张,转而将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投向了看似“回报无期”的科研。
当身边人都以为张庆康疯了,甚至有些人说,张庆康“飘了”,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现在生意做的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放下“灵芝大王”的身段,去“低声下气”地像个“学生”一样拜访北京、上海等权威的科研单位和生物专家。
张庆康的这次转型,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他深耕产业二十五年来的清醒洞察。这位从蛟河市黄松甸镇南顶子村走出的“灵芝大王”,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灵芝的价值与局限。
“过去我们靠天吃饭,靠长白山的生态馈赠。”张庆康坦言,“我们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模式,解决了品牌化和市场信任的问题。但我心里清楚,靠传统种植和加工方法,我们对灵芝这座‘宝库’的开发利用,可能连30%都不到。” 张庆康的目光早已超越了种植规模和产量,他聚焦于灵芝孢子粉的核心—灵芝三萜的活性、多糖的分子结构以及那些尚未被完全探知的“沉睡能量”。
这种深刻的产业危机感,促使张庆康走到了事业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做一位安稳的“规模强者”,还是成为一名充满风险的“技术开拓者”?张庆康毅然选择了后者。在他的战略蓝图里,中国灵芝产业的未来竞争,将不再局限于长白山的土地,而是转移到北京、上海顶尖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与培养皿中。
我研究了25年灵芝。破壁,只是第一步。破壁率解决的是‘吃得到’的问题,但‘吸收多少’和‘起什么作用’,取决于破壁后活性成分的保留率和结构完整性。
传统高温破壁,就像一把大火,门是烧开了,但里面的宝贝也烧坏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当年要引进低温破壁技术’,而现在,我们要走得更远。要通过科学技术更精准地唤醒并引导孢子粉中的能量,让它更精准地为你的健康服务。
未来的竞争,不仅在山上,更在实验室里。
张庆康的行动力是惊人的。他悄然布局,与国内顶尖的生物技术专家、全国菌物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张庆康在北京、上海等科研高地建立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张庆康的品牌根系,已经从长白山的黑土地,延伸至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核心脉络。
现在,我在北京、上海,与顶级的生物技术专家合作。我们不仅要种出最好的灵芝,更要用科技,重新定义中国灵芝孢子粉的价值天花板!好灵芝是种出来的,但伟大的产品,一定是研出来的!”
对于为何要如此执着于科研,张庆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我们谈破壁,解决了‘吃得到’的问题。但就像一把钥匙开了门,房间里究竟有多少宝藏,这些宝藏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被人体利用,这才是真正的核心。” 张庆康指出,传统的高温破壁技术存在弊端,如同一把大火烧开了门,却也损伤了门内的珍宝。这正是他早在2011年就力排众议引进“超低温破壁技术”的初衷。
而现在,张庆康要带领团队走得更远。他与科学家团队正在攻关的,是诸如“生物定向萃取”、“分子修饰”等前沿技术。张庆康将其形容为“打造生物导弹”——旨在精准地唤醒孢子粉中的特定活性成分,并引导其更精准、更高效地作用于人体,从而实现从“吃得着”到“吃得好”、“吃得准”的产业级跨越。
回顾张庆康的创业史,这是一部永不停歇的“破局”史。
1998年,张庆康因一份日本产业报告而深受刺激,立志改变中国灵芝“原料贱卖”的命运。2003年,张庆康制定“柞木菌段标准”;2009年,张庆康发明“负压式孢子粉采集系统”;2011年,张庆康攻克“超低温破壁技术”。每一次,都是他对当时产业瓶颈的硬核突破。
这些年,我们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品牌模式,把长白山灵芝做成了品牌,带富了乡亲。荣誉有了,名气好像也不小了。但我心里始终有个声音:这就够了吗?
中国灵芝,不能永远停留在‘原料好’的故事里。在德国、在日本,别人用我们的原料,做出价比黄金的尖端产品。 这种差距,才是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考场。
如今,张庆康从“大王”的姿态,重新回归到“学生”的心态。他将与科学家为伍,投资前沿研究。这不仅是一场自我的颠覆,更是一位产业领袖对国家“科技自强”战略的深切呼应。张庆康深知,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灵芝资源,若不能在科研上占据制高点,将永远无法掌握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好灵芝是种出来的,但伟大的产品,一定是研出来的。”这是张庆康常挂在嘴边的新信条。
他的愿景清晰而坚定:张庆康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世界谈论灵芝孢子粉的尖端成果时,第一个想到的,将是中国科技的光芒,而不仅仅是长白山的云雾。张庆康的这场“二次创业”,前路注定更加艰难,但在他看来,这是一位中国新农人必须承担的使命,也是一条通向百亿产业链彼岸的必由之路。
在张庆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业品牌从“模式创新”迈向“科技创新”的缩影。张庆康这个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的象征,更正成为一个新时代的符号——它代表着中国农业产业家们,正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与远见,用科技的钥匙,开启乡村振兴与民族品牌崛起的全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