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执掌中国女篮后,李梦的落选引发广泛关注。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战术转型、状态下滑、纪律冲突与年龄规划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全运会颁奖礼上的黯淡表现更印证了其合理性。
![]()
战术体系的根本性变革是核心诱因。宫鲁鸣推行“双塔+快攻”战术,倚重张子宇、韩旭的内线优势与杨舒予的外线突破,摒弃球星单打模式。该体系对锋线防守要求严苛,需场均完成3.5次抢断和2.8次篮板,而李梦因体重增加,横向移动较巅峰期慢0.4秒,面对快节奏对手时防守漏洞明显,难以适配新战术。
竞技状态下滑成为关键短板。膝关节旧伤(半月板磨损达职业极限)严重制约其发挥,WCBA总决赛需注射封闭上场,导致移动速度下降15%,三分命中率从42%跌至31%。2025年联赛中,她场均得分仅9.1分,三分命中率不足30%,锦标赛决赛正负值-12,已不符合全能型球员标准。
![]()
纪律性与职业态度的冲突加速了这一结果。宫鲁鸣坚持“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但李梦因商业活动缺席37天集训,热身赛前还擅自离队,破坏团队节奏。其染发、美甲等个性化装扮,也与教练组强调的务实理念相悖。
年龄因素则关乎长远规划。为备战2028年奥运会,球队设定“1998年龄红线”,重点培养23岁左右的年轻球员,32岁的李梦已超出长期规划范围,与王思雨、杨力维等老将一同落选,彰显了球队加速新老交替的决心。
![]()
全运会决赛成为直观印证,李梦作为四川核心仅得2分1板,与杨舒予22分的高光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落寞的颁奖礼画面,印证了她的状态下滑对球队的影响。
中国女篮的战术革新与年轻化转型已不可逆,李梦的落选是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也是球队长远发展的必然。若想重返国家队,她需在系统训练、伤病管理与战术适配性上实现突破,方能争取未来的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