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的蒋先生一家遭遇了永远的痛:11月10日凌晨,他3岁的孩子出现高热、手脚冰凉症状,当晚急诊检查体温高达39.8℃。
医生初诊为“普通感冒”,开药后让家人带孩子回家休息。
第二天凌晨,孩子突然发生惊厥,被紧急送回医院后直接送入抢救室。挣扎到中午,这个小生命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而蒋先生在孩子的病历上看到了“重症感染和甲流病毒感染”的补充诊断。
![]()
01 疫情现状:H3N2毒株占主导,流感活动持续上升
当前,全国正面临流感病毒的猛烈侵袭。官方数据显示,我国流感活动明显上升,全国总体已进入流感流行季。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王大燕指出,冬春季是我国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流行高峰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
具体情况更为严峻。大致来看,南方省份流感活动高于北方,有23个省份处于中流行水平。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的流感季明显提前。而且并非仅仅国内,几乎在全世界都出现了同样的情形。
日本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已经爆发,紧接着是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英国也紧跟其后,德国虽然没有明显爆发h3n2,但是它却爆发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
从病毒溯源上看,他们其实都是同一个家族。而且h5n1相对来说更加紧密,它依然是属于甲型流感。
有人讲星铉说的不对。他说h5n1不是禽流感吗?怎么可能算作是人得的甲流呢?
实际上,当代的甲流,无论是去年的h1n1,还是现在的h3n2,他们都是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的多种来源病毒的杂交体。h5n1也是一样的。,虽然它叫禽流感病毒。但是早在去年前年就已经突破了种族藩篱,可以大规模的传染给哺乳动物了。在北美地区还出现了多个重症感染以及死亡病例。
病原学监测显示,甲型H3N2亚型成为绝对主导毒株,占比超过95%,仅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在山西,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9%。与去年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不同,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免疫力较低,造成更易感染的状况。
02 儿童风险:五类人群更易发展为重症
令人忧心的是,学生群体成为当前流感高发的主要人群。
监测数据表明,儿童感染甲型H3N2流感后,更易出现高热,伴随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专家提醒,以下五类儿童在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需引起高度重视:
- 有基础病的儿童(如哮喘、先心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
- 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 感染后出现喘息的孩子
- 超重儿童(体重超标感染后负担更重)
- 持续高烧超过3天的患儿
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宋春兰提醒,“今年的甲型H3N2流感毒株非常凶猛,部分孩子感染后病情发展极快,千万不要当作普通感冒处理。”
03 致命警示:识别这些重症前兆可救命
专家特别强调,家长需要警惕孩子出现的异常症状,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呼吸明显异常是最危险的信号之一。当孩子呼吸声变重、频率加快,尤其出现“三凹征”时——即孩子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或肋骨间隙明显凹陷,表明正经历重度呼吸困难,必须立即送医。
精神状态异常同样值得关注。孩子精神萎靡、昏睡不醒,或者烦躁不安、难以安抚,甚至出现肢体抖动或抽搐,都是危急征兆。
宋春兰主任特别提醒家长,孩子喊腿疼、肚子疼,也可能是甲型H3N2流感感染引发的严重反应,需要引起重视。
在河南案例中,3岁男童就是从高热、手脚冰凉迅速发展到惊厥,最终不治身亡。
04 科学防治:抓住黄金48小时,规范用药
面对汹涌疫情,科学防治至关重要。治疗流感,抓住黄金48小时是关键。
汤昱主任介绍,“针对流感,常用的有‘磷酸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在医生指导下,出现症状确诊的48小时之内用药,效果最好。”
然而,这些药物均为处方药,必须经医生评估后使用,普通人不建议自行服用。
奥司他韦胶囊剂和颗粒剂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其干混悬剂甚至14天以上的新生儿就能使用。
而玛巴洛沙韦目前只批准用于5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患者。
05 血的教训:家长的认知缺陷以及专业防护意识缺失的惨痛代价
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认知缺陷以及专业防护意识的缺失。蒋先生的悲痛遭遇,恰恰暴露出普通家庭在面对传染病时的防护短板。
作为绝大部分普通的家庭,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当代新冠、甲流等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极度阴险与邪恶。
他们绝对不是什么普通感冒。其一,他们在感染了以后,很容易引发重症。导致死亡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年初的大s就是死于甲流h1n1。
虽然大s享有各项资源,但在病毒的认知上却相当的欠缺。因此导致了这种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
其二、对于这种极度邪恶的病原体,依靠传统的方法会出大问题。
这些病毒经过了深度的改进,具有极强的传染力与扩散力。不要说是不防护了,就是用普通的防护手段也是防不住的。
试想,如果家中常备一支精准的电子体温计,能够定时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如果有一个指夹式血氧仪,能够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如果给孩子准备了先进的主动口罩与便携空气消毒机。
——这个悲剧是否可能避免?
专业的防护器材不是过度医疗,而是守护生命的必备工具。在甲流肆虐的季节,一支几十元的体温计、一个百元的血氧仪,一个先进专业的便携空气消毒机,可能就是生死之间的那道防线。
当孩子出现39.8℃的高烧,这已经不再是“普通感冒”的范畴。专业的家长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持续体温监测、观察呼吸状态、检查血氧水平,一旦异常立即就医,而不是等待“自然好转”。
有人说了,甲流是有特效药,大不了吃点特效药就好了。实际上这个完全属于亡羊补牢。
2025年10月29日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重磅研究,通过对155项科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流感感染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惊人关联:
- 人们在确诊流感后的一个月内,心脏病发作风险高出4倍中风风险高出5倍
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普通内科与健康服务研究系副教授Kosuke Kawai博士指出:“我们的研究发现,急性和慢性病毒感染与短期和长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均存在关联,包括中风和心脏病发作。”
2025年10月29日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另一项研究,针对COVID-19重症患者的心脏风险进行了调查,结果同样适用于理解流感的重症影响: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应对甲流、新冠等邪恶的病原体最正确的方法是做好专业正确的防护,做彻底的物理隔离,不要感染病毒。
06 生命之殇:防护意识差距下的永恒伤痛
这个本可避免的悲剧,刺痛了每一个人的心。当我们复盘整个事件,不禁要问:为什么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没有到位?
但凡这名家长了解一点甲流的凶险,懂得一些专业防护知识,配备几样基本的防护装备,这个三岁的生命或许就不会这样匆匆离去。
实际上这种三岁以下的婴幼儿,绝大部分都是由家庭成员从外界带回病毒以后进行的交叉感染。
如果他们在家里头装备了某些先进的空气消毒机的话。(这种空气消毒机可以打出大量的消毒粒子遍布在整间房屋的空气中,任何家庭成员从外界带回来的病毒,进入这个空间就会在第一时间被包围杀灭,时间连一秒钟都用不了。)这就是现代科技的力量。
![]()
然而,生命没有如果。孩子已经永远离开,只剩下父亲余生无法释怀的自责与悲痛。这种痛,本可以不必承受。
专业的防护意识,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今天,每个家庭都应该配备基本的防护和监测设备,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才后悔莫及。
郑州某医院儿科候诊区,坐满了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儿科门诊量激增,甲型H3N2流感病毒正肆虐横行。
没有人能预料,一场“普通感冒”竟能在24小时内夺走一个鲜活的小生命。
河南3岁男童的悲剧警示我们:面对病毒,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专业的防护意识与措施,是每个家庭在面对疫情时的必修课,而不是事后的追悔莫及。
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做科学的健康管理,怎么做专业正确科学的防护,怎么办呢?
大家可以百度搜索参阅星燧《如何做专业正确的防护?》,这里面进行了深度具体的讲解,可以回答你的很多问题。只要你严格照做,就可以有效地应对上述各种极度恶毒阴险的病原体,尤其是新冠、甲流等极度致命的病原体。除非它进化成非碳基生命。
大家也可以加入关注九铉先生微博,并加入九铉先生微博群,以获得进一步的抗疫方法和帮助。
财富可以继承,地位可以取代,唯独生命不可逆转。当你在商场上规避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创造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却因忽略最基本的健康防护而满盘皆输,这无疑是人生最大的讽刺。
最昂贵的不是为专业防护付出的金钱,而是因认知滞后而无法挽回的生命。在这个病毒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科学的健康管理,才是精英、白领阶层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最明智的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