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一种“新型”社交焦虑登上热搜
引发广泛热议
据媒体报道,江苏淮安35岁的小张因社交焦虑被诊断为抑郁症。
小张每天下班后都会反复回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对他人的眼神和回复过度敏感,导致焦虑不安、头晕出汗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身疾病科住院医师王鑫透露:“如果小张给别人发消息,但没有得到及时回复,就会很焦虑,若很少有人回应或者点赞,他会觉得(别人)是不是对他有一些意见。”
医生发现,小张的高敏感性格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其父母管教严格,情感支持少,使他渴望获得肯定,对他人评价高度敏感。
医生建议,高敏感人群应正确看待问题,接受自身敏感特质,减少自我否定,专注于自身事业。目前,小张经过治疗已逐渐好转。
记者搜索发现,不少网友都存在类似的焦虑情绪,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求帮助。
![]()
还有网友给出建议:
![]()
这些“社交焦虑”,是因为线上沟通带来高效和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秒回信息、获得关注和认同感有了更高的期待,但这种期待没有办法总是得到满足。
这种线上社交焦虑和线下社交焦虑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在意,无人点赞和已读不回都是他人对我们负面评价的诱发线索。
“高敏感人群”一般有什么特征?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高度敏感的人高达15%-20%。当经历一定的刺激事件时,内心深处就会出现激烈的情感反应。我们误以为这便是紧张、敏感,为此感到羞愧。
高敏感是天生的,它不是什么缺陷,它只是一种气质或人格特质。从一出生,就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处理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并且拥有更强大的洞察力与觉察能力。
那我们该如何阻止精神内耗呢?
首先,我们先停止自我否定。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其次,可以让自己的内心穿一层罩子,尝试将所有的流言蜚语都挡在外面,自己不被外界的刺激所影响。
第三,经常给自己一些正性信念,鼓励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怎样做到“情绪稳定”?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会有波动的,首先我们要接纳情绪的波动性。当我们察觉到自己存在负性情绪,可以自我引导一下:
1. 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
2. 暂停键。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弛。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
3. 自我获得能量感。进行体育锻炼,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让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移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弛。做身心愉悦的事情能让自己获得快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来源:人民网
编辑:向红玉
值周:黑浩川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条例》
第二章 保护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的苍山保护管理机构在县(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州苍山保护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对保护管理范围内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初审;
(三)对保护管理范围内确需建设的项目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四)开展巡查巡护,制止违法行为;
(五)收取苍山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六)开展苍山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质遗迹、重要景观的保护、治理,建设保护管理设施;
(七)按照批准的权限相对集中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