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撒胡
编辑|撒胡
他曾是我国云南的首富,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捞金赚钱,身价早已经过亿,最辉煌的时候甚至登上了胡润富豪榜。
然而,这样一位企业家,身份却是美国人,一家老小全都是美国国籍,子女也全在美国上学,当公司业绩不景气时,竟开始计划套现跑路,总金额将近40亿元。
![]()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最终真的跑掉了吗?
问鼎云南首富
故事的主角李晓明,不是草根逆袭的莽撞人,恰恰相反,他是个根正苗红的技术派,从昆明大学化学专业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昆明塑料研究所。
![]()
天赋这东西确实藏不住,年仅26岁的他,就凭着出色的业务能力被提拔为副所长,那个年代,这样的人才无疑是国家的宝贝。
没过多久,他便获得了国家公派的名额,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学成之后,他没有立刻回来,而是在一家公司里当起了技术部经理,切身感受着大洋彼岸的工业脉搏。
![]()
这段海外经历,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了两颗种子,一颗是前沿的技术视野,另一颗则是对美国身份的认同。
1996年,李晓明带着技术和野心回国了,他没有一头扎进高科技,而是选择了一条更稳的路,他与地方国企合作,成立了红塔塑胶公司。
![]()
地处云南,天然靠近烟厂聚集地,客户资源得天独厚,他的初始业务,就是为卷烟包装生产烟标和BOPP薄膜,这门生意让他稳稳地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后来的惊天一跃准备好了弹药。
真正的风口,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起步的时候,李晓明敏锐地嗅到了时代的气息,果断地将企业核心转向了一个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锂电池隔膜。
![]()
他早年的化学背景、研究所的实践经验,以及在美国学到的技术视野,在这一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国家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像是给他插上了翅膀,资金支持、便捷通道,一切都为他的转型铺平了道路。
![]()
他创立的恩捷股份,其生产的隔膜迅速成为各大电池厂争相采购的“香饽饽”,公司的财富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16年,恩捷股份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到了最风光的时候,公司年收入曾高达4亿元,而他个人的银行账户里,据说曾有130亿元的存款。
![]()
2021年,李晓明众望所归地登上了胡润富豪榜,问鼎云南首富,并且连续三年坐在这个位置上,这一切的辉煌,都源于那片小小的隔膜。
全家人的跑路策略
然而,就在李晓明的商业帝国如日中天之时,一层看不见的“膜”,却悄然在他和中国公众之间升起,隔断了信任,这层膜,就是他的国籍。
早在创业初期,李晓明就已经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这并非他一个人的决定,而是一个家族的集体“迁徙”。
![]()
他的家庭共六口人,除了弟弟之外,李晓明、他的妻子以及儿女,总共五口人,身份标签都是美国公民,而那位留守国内帮他打理生意的弟弟,虽然没有入籍,但也持有美国绿卡。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一个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家,其家族的核心成员却都成了美国人,这种“在中国赚钱,在国外花钱”的模式,深深刺痛了大众的神经。
![]()
人们发现,他的子女都在美国本土上学,家族还在美国购置了大量家产,这让他所有的商业成功,都蒙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
面对质疑,李晓明曾辩解称,国籍是创业早期的选择,自己并不会“跑路”,然而,他随后的行为却让这种解释显得异常苍白,从2020年开始,李晓明家族开启了堪称疯狂的减持套现模式。
![]()
2020年,他们减持了1421万股,套现金额超过9亿元,2021年,再度减持302.76万股,金额约4.4亿元,到了2022年,减持规模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45.14万股,一次性套现25.9亿元。
粗略算下来,短短几年间,这个家族从中国股市累计套现的金额,总计高达近40亿元,如此频繁且大规模的减持,让“套现跑路”的嫌疑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有信息披露,李晓明甚至一度考虑过将公司迁至美国,只是因为遭到了美国本土公司的排挤,加上市场环境不佳,这个计划才最终作罢。
这一细节,更是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他的商业根基明明在国内,心却早已飘向了大洋彼岸,这道国籍的无形壁垒,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信任危机。
![]()
身价不断缩水
过度依赖单一风口和创始人形象的企业,其商业护城河,可能就像那层隔膜一样,看似坚韧,实则脆弱,一旦信任崩塌,市场的风向转变,曾经的商业帝国便会迅速滑落。
李晓明的财富神话,最终还是出现了裂痕,财富的蒸发速度,远比积累时要快得多,从2022年的巅峰时期算起,短短时间内,他的资产就缩水了惊人的525亿元,曾经稳坐了三年的“云南首富”宝座,也随之易主。
![]()
财富的缩水,仅仅是表象,更深层次的危机,体现在公司的经营业绩上,根据公司公布的数据,到了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出现了断崖式下滑,降幅高达74.5%到81.6%,那个各大电池厂排队抢购的黄金时代,似乎一夜之间就结束了。
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日积月累的重负,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双重根源的叠加。
![]()
一方面,寒了大众的心,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信任的崩塌最终会反噬到商业本身,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恩捷股份的技术优势不再像过去那般遥遥领先,当他被身份争议缠身时,也错过了再次转型的时代风口。
而将这场危机推向最高潮,并彻底撕开伪装的,是一次法律的介入,由于李晓明的早期业务与烟草包装相关,他被怀疑卷入了烟草系统的反腐案件,随之而来的,是警方的强制措施——李晓明和他的弟弟,被采取了“监视居住”。
![]()
正是这个标志性的事件,让其家族的美国国籍情况被公众广泛知晓,所有的争议和质疑都有了落脚点。
尽管后来李晓明的强制措施被取消,但其商业信誉已经跌至谷底,法律的警示如同惊雷,宣告着这种游走在商业道德与法律边缘的行为,不仅会引发舆论海啸,更会触及到不可逾越的红线。
![]()
笔者以为
李晓明的故事,像一面复杂的多棱镜,它折射出了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家个人身份的选择、资本的自由流动与国家产业的战略扶持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关系。
回看他走过的路,那片“隔膜”的三重意象贯穿始终,它曾是技术的结晶,是个人才干与国家机遇完美结合的产物,为他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
它又是身份的壁垒,一层薄薄的国籍证明,隔开了他与生养他的土地之间的信任,让他的财富失去了根基。
最终,它也成了商业脆弱性的象征,当信任和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曾经坚不可摧的商业帝国,也变得不堪一击。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对于那些依赖国家政策红利而迅速崛起的企业家而言,社会责任与公众信任,绝非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它们是事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石,一旦动摇,万丈高楼也可能瞬间倾塌。
鼓励创新,保护产权,这当然没有错,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完善的监管机制,去防止资本的无序套现掏空市场根基、伤害国民情感,确保企业家的财富增长,能够与他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真正地同向而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