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作者|深水财经社 何离
“一边是净利润半年暴涨50%,一边是大股东带着‘七折优惠券’套现离场”。这戏剧性的一幕,最近正在光通信龙头天孚通信(300394.SZ)的身上上演。
2025年11月,公司控股股东天孚仁和拟以不低于市价70%的价格转让850万股股份的消息,让投资者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翻出创始人朱国栋年内两度减持、累计套现超9亿元的履历,直言“大股东都在高位跑路”,我们还敢在这里守着?一边是肉眼可见的成长红利,一边是挥之不去的减持阴影,天孚通信的投资者究竟该“用脚投票”还是“坚定持有”?
![]()
二十年逆袭成光通信龙头
天孚通信的创业故事还是很精彩的。2005年,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邹支农,带着朱国栋、欧洋两位核心伙伴,在苏州创办了天孚精密陶瓷有限公司,这便是天孚通信的前身。当时光通信核心部件氧化锆陶瓷套管几乎被日本京瓷等企业垄断,国内厂商不仅拿货成本高,还得看外企脸色。
为了造出国产的陶瓷套管,邹支农团队扎进实验室,仅用一年时间,他们就攻克了纳米级陶瓷烧结易开裂的难题,生产的陶瓷套管不仅达到国际标准,成本还降低了30%,硬生生在日企垄断的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
2011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天孚通信”,江西高安生产基地同步落成,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2015年2月,天孚通信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成为光器件领域的“新兵”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十年里,公司踩中了5G建设和AI算力两波风口,从单一陶瓷套管厂商,成长为覆盖无源器件、有源封装的“光器件全能选手”。
如今,其陶瓷套管全球市占率超40%,光模块组件在英伟达供应链中市占率更是高达70%,华为、亚马逊等巨头都是其稳定客户。
算力需求催生“印钞机”业务
大股东减持之所以引发争议,核心在于公司当下的业绩实在“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天孚通信实现营收39.18亿元,同比增长63.63%;净利润14.65亿元,同比增长50.07%,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更是飙升至75.68%。这已经是公司连续第三年保持营收增速60%以上,净利润增速更是连续两年突破80%。
业绩爆发的背后,是AI算力革命带来的需求井喷。作为光模块产业链的上游核心玩家,天孚通信生产的光引擎、光纤阵列等组件,是AI数据中心的“刚需品”。随着800G光模块成为主流、1.6T模块加速渗透,公司的“现金牛”业务不断扩容。
无源器件是天孚的“基本盘”,其中陶瓷套管毛利率常年稳定在55%以上,堪称“暴利产品”;而有源器件则是近年的“增长引擎”,2024年营收16.55亿元,同比暴涨121.91%,占总营收比例突破50%。
2025年,台服通信泰国生产基地一期已投产,二期建成后总产能将提升40%,专门承接英伟达等国际大客户的高端订单。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正是投资者看好公司长期价值的核心逻辑。
![]()
两年套现超18亿
与业绩曲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股东密集的减持。
梳理天孚通信近两年公告不难发现,以朱国栋为代表的创始团队成员,正在逐步兑现手中的股权价值,仅2024年以来的套现金额就已超18亿元。
作为核心创始人之一,朱国栋的减持动作最为频繁。2024年8月,他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990万股,减持价格88.55元/股,一次性套现8.77亿元。
不到半年,他又启动了新一轮减持——2024年12月27日公告显示,计划在2025年1月21日至3月20日期间减持不超过400万股。最终,他在该区间内实际减持345.12万股,减持均价98.34元/股,再套现3.4亿元。
截至2025年8月,朱国栋的持股比例已从上市初期的17.15%降至6.99%,较巅峰时期减持超六成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减持时点都精准踩在股价高位。2025年1月减持时,公司股价刚从年内低点39.94元冲高至100元附近;8月减持时,股价虽有回调但仍维持在90元以上,均处于历史较高区间。
朱国栋的“离场”并非个例。2025年11月,公司控股股东苏州天孚仁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拟通过询价方式转让8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9%,转让价格下限为“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
![]()
按11月14日155.47元的收盘价计算,此次转让的价格下限约为108.8元,相当于打了“七折”。
“七折转让”的消息一出让投资者炸锅了。有投资者在股吧留言:“连控股股东都要折价卖,是不是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的事?”
天孚仁和是公司实控人邹支农和欧洋夫妇的持股平台,不过从公告来看,天孚仁和尚持有公司2.95亿股,持股比例达37.95%,减持后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公司强调“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
天孚通信实控人邹支农
对于减持原因,无论是朱国栋还是天孚仁和,都在公告中给出了“自身资金需求”的统一说法。但市场更愿意从股权结构角度解读——朱国栋已于2023年12月届满离任,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和副总经理职务,逐步减持离场符合“功成身退”的逻辑;而天孚仁和的减持则更像是“财务安排”,在股价高位锁定部分收益。
高增长能否消化利空?
一边是业绩高增长,一边是大股东减持,天孚通信的投资价值究竟该如何评判?在业内人士看来,关键在于厘清“减持的性质”和“增长的质量”。
从减持性质来看,此次天孚仁和的询价转让与朱国栋此前的集中竞价减持存在明显区别。
“询价转让是直接卖给机构投资者,不会对二级市场形成即时冲击,而且受让方有6个月锁定期,能减少短期流动性压力。”某券商通信行业分析师解释,这种减持方式更偏向“合规套现”,而非“看空跑路”。
事实上,2024年8月朱国栋大额减持后,外资在2025年一季度反而转为净买入,显示机构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
但是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最突出的是客户集中度风险——公司对英伟达的依赖度较高,若未来AI算力投资放缓,可能直接影响订单量。
此外,光迅科技、II-VI等国内外厂商都在加速布局高速光器件,行业竞争可能加剧。短期来看,股东减持带来的情绪冲击仍在发酵。
判断天孚通信的投资价值,关键看两个指标:一是1.6T光引擎的产能释放进度,二是新客户的拓展情况。
回顾天孚通信的二十年历程,从打破日企垄断到成为AI算力“卖水人”,其成长故事足够励志;而创始团队在股价高位套现,也符合资本市场“落袋为安”的理性逻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纠结于“大股东是否减持”不如聚焦“公司是否还在成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