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一本发黄的宋版《百家姓》静静地躺在收藏家手中,它的每一页都记载着超过800年的历史。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朗朗上口的《百家姓》读本,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成长。但你知道吗,在重庆这片土地上,姓氏的故事远比这几句口诀精彩得多。
当你走在冉家坝、谢家湾、杨家坪(2014年数据显示,重庆有12个真正的土著姓氏,分别是:巴、龚、夕、庹、鄂、咎、朴、罗、郑、樊、瞫、相),是否曾想过这些地名为何都与姓氏有关?当你结识新朋友时,是否好奇过“庹”、“瞫”这些少见姓氏背后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重庆百家姓的起源,解开我们家族血脉的密码。
01 重庆姓氏的大姓风采
你知道在重庆,哪个姓氏的人口最多吗?根据重庆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摆在我们面前:李姓在重庆有超过200万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
想象一下,每十几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个姓李的,这个姓氏为何如此兴盛?或许与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有关,李姓作为全国大姓,在重庆也开枝散叶,繁荣发展。
紧随其后的是张、陈、刘、王、杨等姓氏,这些姓氏的常住人口数量都超过了100万。这六大姓氏的常住人口数量占重庆市常住人口数量的32.3%。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三个重庆人中,就有一个是这六大姓氏之一。
而排名前十位的姓氏还包括周、黄、罗、吴,这些姓氏的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市常住人口数量的41.6%。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姓氏分布既与全国有相似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罗姓和吴姓在重庆地区较为发达,进入了前十行列,这与当地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02 重庆的土著姓氏
说起重庆的“原住民”,其实大多数人可能都不是“土著”。重庆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一是明清大移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湖广填四川’,现在很多重庆人都是那个时期移民的后辈。
在漫长的移民历史中,真正的重庆土著已经非常稀少。那么,哪些姓氏才能称为真正的重庆“土著”呢?
重庆本地人的姓氏最早来源于巴人,因为崇拜的图腾不同,巴人又分为白虎巴人和龙蛇巴人两支。
其中,白虎巴人有五姓:巴、相、瞫、樊、郑。龙蛇巴人有七姓:罗、朴、咎、鄂、庹、夕、龚。
这12个姓的族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重庆‘土著’。
如果你姓这12个姓氏之一,那么你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这些姓氏中,有些在今天看起来比较罕见,比如“瞫”、“庹”等,它们承载着巴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巴人崇拜白虎,皆因廪君死后其灵魂化为白虎之故,以白虎为图腾谓之虎魂。然而,姬姓巴人才为正宗,古字“巴”酷似蛇形,巴人的祖先伏羲与女娲图多呈人首蛇身,巴人就以蟒蛇为图腾,蛇形崇拜是祖先崇拜的象征。
03 姓氏与地名的奇妙关系
在重庆,有一张特殊的《重庆地名文化地图之姓氏篇》,它告诉我们重庆有多少地名与姓氏有关。当你穿行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许多地名都带有姓氏的印记。
冉家坝、谢家湾、杨家坪、肖家沟——这些中心城区有名的地点,都是姓氏与地名结合的典型例子。而各区县也有不少以姓氏命名的乡镇街,小地名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以姓氏命名的地名大都在明清时期形成,背后反映了重庆的移民历史。
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湖广填四川”时期外来的很多人口,原来的原住民和地名因战乱消失、弃用,便以重新占据该地的人的姓氏命名。
比如,开州赵家街道、忠县任家镇、长寿晏家街道等地名,都是因此而来。
有些地名则因历史事件得名。如江津贾嗣镇,相传明朝初期,有一名叫贾四的人,他把自己娶妻续嗣的财产在此地修了一座石拱桥,以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后人将这座桥梁命名为贾嗣桥。
如此得名的还有荣昌吴家镇、铜梁蒲吕街道等。
还有一类地名是因历史人物得名。城口葛城街道就相传系因诸葛亮曾屯兵于此而得名。这些地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后人能够追溯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先辈足迹。
04 重庆的移民历史与姓氏分布
“问我祖先在何处,湖广麻城孝感乡”。这句在重庆民间流传已久的谚语,揭示了重庆作为移民城市的身份。
历史上的两次大规模移民活动,塑造了今天重庆的姓氏分布格局。一次是明清大移民,即“湖广填四川”,另一次是在抗战时期,全国各地的人流动到重庆。
这些移民带来的姓氏,与土著姓氏交融,形成了今天重庆姓氏的丰富多样性。
正是因为这些姓氏地名大都与移民相关,它们大都分布在沿河地区、山间平坝及较为平坦的丘陵、平原地区。
这些区域的地貌条件更有利于外来人口定居,而山高谷深的渝东北、渝东南山区相对分布较少。
除了这些较大的乡镇街地名外,姓氏加上当地的地貌特征,组成了某家坝、某家岗、某家湾等诸多的这种小地名,在重庆地名中占比非常大。
这也是重庆作为移民城市的典型特征。
从“湖广填四川”到抗战内迁,每一次人口迁徙都在重庆的姓氏构成上留下烙印。如今,我们在重庆遇到的每一个姓氏,都可能背后隐藏着一段迁徙的故事。
05 宋版《百家姓》在重庆的发现
2011年10月16日,一册珍贵的宋版古籍善本“百家姓”在重庆秀山悄然面世。这本《百家姓》长22厘米,宽12厘米;发黄的白色宣纸上印有宋体“百家姓”。
令人惊奇的是,这本《百家姓》共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姓氏456个;其中:单姓416个,复姓40个;共有16页、496个字。
每个姓氏右侧旁边还有本姓宗族的堂训,如:赵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天水”堂,钱姓的本姓宗族的堂训为“彭城”堂。
经重庆秀山文管所资深民俗专家刘济平反复鉴别,对照有关文史资料后称:是北宋以来罕见的宋版古籍善本,至今不少于800年历史。
这本书的发现,对研究重庆地区姓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它的第一页印有“百家姓 秀邑裕顺祥刊”字样。其中的“秀邑”,就是指那个时期秀山的简称。
“裕顺祥刊”,指那个时期秀山的一个商铺印刷发行了《百家姓》。上面还盖有一款“石银正印”的宋体红色印章一枚,是指当年这本《百家姓》的使用者自己珍藏并传于后人,他叫石银正。
古籍收藏界有句老话:“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说明宋版书的珍贵程度。这本宋版《百家姓》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宋代重庆地区的姓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走在今天的重庆街头,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或许你会想起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那句诗:“家家入蜀鸟啼春,处处巴人泪染巾”。数百年移民史,造就了今天重庆丰富多彩的姓氏文化。
你的姓氏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迁徙史。也许你的祖先来自湖广,也许你的血脉可追溯至古代巴人,也许你的姓氏在重庆已经繁衍了数百年。
不妨回家翻翻族谱,问问长辈,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为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目的,不构成任何学术研究依据。姓氏起源和分布是一个复杂的学术课题,如有准确考据需求,请咨询专业机构或学术单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