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对于学校下发填写的各种表格应该都不陌生,表格内容一般也都是填写家庭基本情况,以方便学校了解学生具体情况,便于教学和管理。日前,山西忻州长征小学(西校区)给家长发的 “家校联系卡”,却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从网友提供的图片来看,这张“家校联系卡”除了要求填写学生的基本信息之外,居然,居然还要写 “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连 “是否单亲” 都要标注清楚!
![]()
在收到表格之后,有家长表示自己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并不像医生,律师那样能提供一些社会资源,真怕孩子会因此在学校会被区别对待。。网友也对学校表格内容表示不理解:“学校是在查户口还是选合作伙伴?”“难道以后孩子的待遇,全看家长的资
为便于家长理解,在表格中还“贴心”对于社会资源进行了举例说明:擅长的技能包括诗词、戏曲、摄影这些,可提供的职业资源得写医生、警察这类职业,或者科技公司、植物园、博物馆这些工作场所。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的工作是流水线工人、外卖员,或者是全职妈妈,面对 “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这一栏,你咋填?填 “啥资源都没有”?怕孩子被老师另眼相看;不填?又怕老师觉得自己不配合学校工作。
![]()
除此之外,表格中还有一项也让人看着不太舒服的内容,要求学生填写“是否单亲”。这本来就是家庭隐私,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现在就这样把相关信息公开填写在表格上,对孩子来说,会不会让他们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甚至被同学嘲笑。
家校联系卡,核心应该是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家长的资源。现在倒好,本末倒置,搞得像家长在求职面试一样”。这样的表格设计,难怪学有家长质疑,到底是放在教育孩子上,还是放在 “挖掘家长资源” 上?。
![]()
教育部早在 2022 年就明确规定,严禁采集学生家长职务和收入信息,不得随意反复采集学生相关信息。可这所小学倒好,不光要查工作单位、学历,还直接明晃晃要 “社会资源”,这不是顶风作案吗?
有的家长有资源,能给学校拉来各种捐赠,物资;可更多家长只是普通人,每天忙着养家糊口,哪儿有啥 “社会资源” 能提供?当学校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很难保证不会对孩子区别对待。这样能做到 “有教无类”吗?
之前江苏盐城有个幼儿园,也搞过类似的 “家长资源调查表”,要填家庭产业、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最后被教育局责令整改。深圳某幼儿园还曾让家长填房产信息,被网友骂 “幼儿园版房产实名登记”。这些学校的初衷可能是想整合资源搞家校合作,但方式完全错了 —— 家校合作的核心是共同培养孩子,不是让家长 “拼资源”“拼背景”。
![]()
而“是否单亲” 这一项,就是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侵犯隐私。学校在收集学生家庭状况等隐私信息,必须遵循 “合法、正当、必要” 原则,在 “是否单亲” 这种敏感信息,既没有说明用途,也没有考虑到对孩子的影响,完全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事后,涉事学校致歉表示,填表格的初衷是想吸纳有能力、有热情的家长代表参与校委会建设,是工作人员理解文件精神不到位,才导致联系卡设计欠妥。只是家校合作不能触碰隐私和公平的底线。
教育的本质是 “有教无类”,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而不是让孩子因为家长的资源多寡,就被贴上不同的标签。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孩子的学校,有没有让填过类似的 “奇葩表格”?你觉得学校应该收集家长的社会资源和家庭隐私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