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针对南海问题时指出,中国早在一千年以前就是航海大国,是最早发现、使用和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所以从传统国际法上说,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具有充分的法理和事实依据。
![]()
王毅说:
二战结束后,当时的中国国民党政府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和宣言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
那么,当年国民政府,是在怎样的情形下收复南沙群岛的?
先行收复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也是当时唯一适宜人类居住的岛屿叫太平岛,是以登陆该岛的那艘美军军舰“太平舰”命名的。
![]()
二战胜利后,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人心思治,全国人民渴望收复一切失地。按照《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降书》,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应悉数还归中国。当时的国民政府迅速采取行动,积极研究收复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具体措施。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设置台湾省,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管辖的东沙、西沙和新南群岛等予以接收。
台湾省气象局首先采取行动。1945年12月,台湾省气象局派员登陆西沙群岛的达林岛(今永兴岛)。在气象风力塔附近树上木牌,上书“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完了”。这是中国政府对西沙群岛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举措。
1946年5月,国民政府军政部海军处派出官兵抵达东沙岛,接管了气象台。6月就正式对外广播气象资讯。这是中国政府对东沙群岛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举措。
打破菲律宾的迷梦
在台湾省对东沙、西沙等群岛的接收、遣返日俘和日侨工作基本完成后,民国政府将收复南沙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与前两次从投降的日本手中接管东沙和西沙不同,收复南沙群岛前遇到了新的复杂的国际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东南亚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继续进行,并相继获得独立。1946年7月18日,刚刚宣布独立的菲律宾共和国就盯上了南沙群岛。其外长奎里诺称,“战前法国与日本,均曾要求拥有该岛。中国恢复对台湾之主权后,(我们)即索取该岛”。
![]()
菲律宾欲将新南群岛(即南沙群岛)划入本国版图,这为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辖权带来了隐患。
国民政府外交部高度重视,要求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河内总领事馆、海军总司令部、广东省政府、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查明情况,报送资料,弄清新南群岛和南沙群岛“该二群岛是否同地别称”。
后经各方反复电函查实确认:“查新南群岛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之地图,载为团沙群岛,乃我西沙群岛之一部……有大小13岛……,其中以长岛为最大,……前仅我国海南岛渔夫居住。”
菲律宾可能对南沙群岛先下手,增加了国民政府的紧迫感。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对接收南海诸岛颇为重视,要求迅速采取行动。
9月初,行政部长宋子文致电外交部:应由该部会商内政、国防两部,协助广东省政府进行接收。
但南沙群岛距离广州约1600公里,广东省政府力量有限,难以承担接收南沙群岛的重任,向国民政府求援。9月25日9时,在南京内政部会议室,召开协助接收南海诸岛的会议,对过程细节进行了决议。
时间锁定1947年元旦前
为了打破菲律宾侵占南沙群岛的迷梦,正当国民政府紧锣密鼓加紧筹备收复行动之时,又有一个国家横生枝节进入南沙海域。
1946年10月5日,法国军舰Chevreud号驶向南沙群岛,并登岛立了石碑,宣示主权。国民政府闻讯立即提出抗议,并约定与法方谈判。不过,因为越南战事紧张,法国人自动放弃谈判。
为了与时间赛跑,受法国登陆南沙群岛的触动,国民政府当月就派出舰队南下,前往西沙、南沙执行进驻接收任务,并限令在1947年1月1日前完成。
实际上选在秋冬季节去接收南沙群岛是不合时宜的。南海冬季多强风,东北风力可达7级,中途在辽阔洋面上又无避风锚地。战时受到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海上天气难以掌握,艰险之状可想而知。
![]()
![]()
舰队能否在1947年1月1日前如期完成任务呢?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发展海军力量。作为中国的政治盟友,美国、英国送给中国政府多艘军舰。美国大力支持收复南海诸岛,提供了军舰等装备物资。
1946年10月26日,四艘军舰集中在上海吴淞口待命,选定排水、吨位最大,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为旗舰。
根据国防部命令,林遵将军担任进驻西沙、南沙群岛舰队指挥官,姚汝钰为副指挥官。内政部、海军部委派萧次尹、麦蕴瑜分别为接收西沙、南沙群岛专员。驱逐舰太平号舰长麦士尧,坦克登陆舰中业号舰长李敦谦、中建号舰长张连瑞,扫雷舰永兴号舰长刘宜敏。各舰分载各部代表及独立排官兵59名。
林遵将军领命出征
林遵,别名林尊之,福州人,出生于海军世家,系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先后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英国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回国在国民党海军任职。1937年赴德国学习潜水艇技术。抗战时,林遵多次重创日舰,战功卓著。1949年4月,林遵率部起义,携25艘舰艇1200余名海军官兵回归大陆,为南京解放立了大功。
![]()
国民政府对收复南沙的工作十分重视,特派遣有关部门代表随舰队一同视察勘探。
内政部聘请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为专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并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沙滩名称。郑资约日后编著出版了《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其他方面的代表有,空军总部代表蒋孝棠、仲景元,联勤总部代表戴蕃填,广州行辕代表李思逊,海军海道测量局代表刘天民等。
根据出行计划,舰队第一目的地为广州,第二目的地为海南岛,最终目的地为南沙群岛。在广州,舰队受到市民热烈欢迎,广州党政军代表及各界人士勉励全体官兵不畏艰险,完成使命。
而海南岛榆林港码头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天然深水港湾,成为舰队重要的休养基地。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在今后的航程中,舰队竟然被迫返航榆林港两次。
当时,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极度缺乏,无论中外航道指南均无阐述,只标明其为“危险地带”。后来副舰长何炳才找到一份法国1910年出版的南沙群岛参考图,比例尺很小,水深点极疏,不适合航海之用。仅从图中得知,南沙群岛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东部海域还有沉船数艘。
![]()
南沙最大的岛屿面积也不过0.43平方公里,高度只有3米,在良好能见度下,只能在约8海里距离内看到。在海天相接的大洋中搜寻它如同“海里寻针”。岛礁和暗沙多为珊瑚礁构成,且为水下的环形暗礁。岛被珊瑚所环绕,登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但能否找到这条航道,也是一个未知数。
但收复南沙群岛事关国际声誉,国民政府的决定不能更改,命令必须执行。舰队只有一个信念:“唯有尽量克服困难,必须抢在限期内完成任务。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南沙群岛,中国人也一定能登上!
11月10日凌晨,在官兵们的欢呼声中,林遵下令起锚出发,一场伟大的收复主权的使命开始了航程。
两次出航无功而返
舰队刚刚驶离榆林港,仅航行了10多海里,海面就刮起大风。
狂风卷起巨浪肆虐地拍打着船舷,中业、中建两艘大型登陆舰横摇至30度。因受风面积巨大,眼见有倾覆的危险,偏偏作为旗舰的太平舰发动机又出了故障,难以适应远距离航行。迫于无奈,林遵只得下令返航。
舰队撤回海南岛榆林港休整了一周,林遵决定再度出航。
11月19日,艳阳高照,但海面上却是风大浪急。官兵默默地与惊涛骇浪搏斗了一整天,勉强行进了近100海里。
下午5时左右,天气开始发生变化,黑压压的云层笼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林遵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次台风的前兆,舰队若继续前往,有舰毁人亡的危险。于是果断下令调转舰头,从速返回。经过与风浪一夜的搏斗,次日凌晨才安全返回榆林港。
![]()
前中为林遵将军,后右二为国民政府代表郑资约
两次的无功而返,舰队官兵都深感惋惜与无奈,而政府代表们对舰上的艰苦生活也早已厌烦,并失去耐心,眼见收复一事遥遥无期,纷纷向国民政府请示离舰返回。
但南京方面回电说,任务未完不可随意返回,一切听从林遵指挥。而这时,离1947年元旦只有20来天了!
对南沙群岛实行有效占领
1946年12月9日,第三次率舰队出海远行。
这是舰队在榆林港停泊待命了半个多月后,林遵再一次下令出航。出于稳妥,这次林遵决定中业舰为舰队先导,自己坐镇太平舰随后。
早晨8时,天气晴朗,东北风3级,舰队渐渐驶离榆林港。永兴、中建两舰在副总指挥姚汝钰率领下,出港后直抵西沙群岛主岛——林岛。
终于成功登岸。
![]()
上岛后,接收人员在岛上竖起“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碑高1.49、宽0.92米,背面碑文是“南海屏藩”。还将林岛改名为“永兴岛”,以纪念接收舰永兴号,并立“固我南疆”石碑于该岛码头处。
太平、中业两舰则继续南行。
12月10日上午10时,舰队重新确准船位后,一直基本保持在航线上。航行了两天后,海水由墨色渐变为深绿色,说明舰队已进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水域,距珊瑚区不远了。于是派水兵爬上桅顶瞭望,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测深仪,不断记录水深读数。
在密切注视下,上午10时许,前方海平线上现出一条黑线,然后渐次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上也显示出一粒光点,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图像校对吻合,林遵断定这正是目的地——太平岛。又过半小时,航经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海水突变浅绿色。
林遵赶紧下令再将船速减至极慢,重新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定船位,并用雷达测得距离600米,水深测得30米,立即倒车,于海岛西南岸1海里深水处抛锚。锚地海水十分清澈,锚和锚链抛下海底后能全部看清。
11时左右,先派小艇装载部队登陆,侦查岛上没有敌人后,才将物资源源搬上,并在岛上建立无线电台。之后,舰队官兵与政府接收代表举行隆重的进驻仪式,派驻武装举行接收典礼,高悬国旗,鸣炮致敬。
![]()
为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
岛上竖起高约1米的水泥钢筋石碑,正面镌有青天白日徽,下刻“太平岛”仨字,背面刻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旁刻“中业舰到此”,右旁刻“太平舰到此”。
一度为日本和法国殖民者侵占的南沙群岛,再一次回到祖国的怀抱。
次日,舰队留下驻岛官兵与物资,官兵和政府代表与他们依依话别后,踏上归程。至此,中国政府向世人昭告: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展开行政管辖,实行有效占领!
太平舰被林遵击沉
1946年12月25日,完成收复南沙群岛任务的太平舰等返回广州,受到广东军政当局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南京海军总司令部立即传电嘉奖。
此后,太平舰于1952年曾赴日本三菱重工大修一次。
然而,就在大修保养两年后的1954年冬天,海峡两岸的金门海战中,“太平舰”意外地被人民解放军击沉,包括副舰长宋季晃中校等29名官兵阵亡,成为二战后全世界第一艘被击沉的军舰,也是二战后至当时(五十年代)被击沉的最大一艘军舰。
一代名舰折戟沉沙,就此香消玉殒!
![]()
在美国海军服役时的“戴克”号(太平舰前身
“太平舰”原为美国海军“戴克尔号”护卫舰,1949年赠送给国民党海军。该舰排水量1430吨,舰载官兵200余人,主要武器装备有76.2毫米和40毫米炮各四座,20毫米机关炮10门,还有两组48发火箭炮,是国民党海军早期主力舰之一,也是成功收复南沙群岛的“功勋战舰”。
![]()
击沉太平舰的鱼雷艇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吊诡的是,指挥击沉太平舰的,正是当年因率太平舰收复南沙群岛而青史留名的林遵将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