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在杭州工作,是一名普通女职工,今年45岁,最近她离开了原来的岗位,正好社保已经缴满了15年,系统计算显示,等到她60岁退休时,每月可以领取2420元养老金,这笔钱听起来不算多,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个数额其实相当可观,不少人觉得缴满15年只是最低保障,但浙江地区直接提高了这个标准。
![]()
她计算养老金数字时分成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部分参考浙江省的社平工资基数,2025年是9832元,在全国排名前三,她的缴费指数为1.0,也就是公司按照她的实际工资水平缴纳社保,不是最低档,单是这一块到退休就能领取1474元,个人账户里有六万五千多元,等退休时按复利算能增长到接近十万元,再除以139个月,每月还能多拿467元,两部分加起来差不多1940元,但系统最终给出的数额是2420元,这是因为考虑了未来15年工资上涨和政策调整的因素。
浙江养老金水平较高,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浙江经济实力强,社会平均工资高,缴费基数就大,同样缴费15年、缴费指数为1的情况下,在河南可能只能领到1350元,在浙江可以领到1940元,相差接近600元,其次浙江企业普遍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不使用最低缴费基数,如果按0.6的基数缴费,基础养老金会降到1179元,个人账户金额也会减少很多,最终每月领取金额不到1500元,另外浙江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稳定在2.75%,通过复利积累,15年能多出三万多利息,这不是额外补贴,而是实实在在的资金增值。
![]()
我查过几个对比数据,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杭州如果一个人按1.0的基数交社保,退休后每月能领到2400元,同一个人如果改按0.6的基数交,就只能拿1800元,再看河南这边,按1.0交的人退休后预估是1680元,按0.6交的只有1300元,也就是说同样缴满15年,不同地区、不同缴费方式之间,每个月能差出1100块钱,这不是运气好坏的事,而是规则本身决定的。
有人觉得去浙江工作就能多领养老金,理论上确实可以,但实际没那么简单,浙江的企业管理更规范,2023年参保率超过92%,很多中小企业都按员工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而一些中西部地区,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常常只按最低基数缴纳,甚至不交足社保费,这种差异并不是政策偏向谁,而是市场环境和经营压力造成的,你交得多将来就领得多,这是不会变的道理。
![]()
我自己也琢磨过这件事,以前总觉得养老保险缴满十五年就够了,反正国家规定的最低年限已经达到,但现在看,光满足这个条件还不行,关键是你怎么交费,你在哪个城市交、按什么工资基数交、中间有没有断缴,这些细节都会影响你退休以后每个月能领到多少钱,琳琳的例子其实提醒我们:不能只看缴费年限长短,还得关注缴费的质量。
还有一点大家经常没注意到,社保局给出的2420元这个数字,其实是以2040年的预测数据为基础的,到时候浙江省的社会平均工资可能涨到两万以上,但这位参保人员的缴费指数还是按1.0算,并不会跟着工资上涨而调高,所以现在这个金额已经打了折扣,将来实际领到手的钱,有可能比这个多一些,也可能因为政策调整变少,不过不管怎么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养老待遇确实会更好一些。
我觉得这个事情很现实,年轻人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能只看工资给得多不多,还要看公司社保交得规范不规范,有些企业表面上工资高,但社保按最低标准交,其实是在损害你未来的保障,浙江这里生活成本虽然不低,但在养老方面制度比较透明,企业也愿意遵守规定,这一点对普通人来说确实很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