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5.11.13)恒瑞医药公告瑞维鲁胺片获批开展前列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瑞维鲁胺2022年6月获批,用于治疗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获批当年通过国谈进入医保,2023年医保落地执行。2024年等级医院销售超4亿元,增速还是比较快的。
乍一看挺好,但公告后面的一个数字却让我觉得有些出乎意料——截止目前,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69309万元,也就是说花了快7亿,就批了一个适应症。查了一下,今年9月,瑞维鲁胺联合ADT疗法(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治疗适合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限高危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新辅助疗法的III期临床试验终止了,这个试验拟国内入组880例患者,数据库显示国内入组了391人,意味着相当大的一笔投入打水漂了。
怎么说呢,二代AR抑制剂在国内也已经很卷了,瑞维鲁胺、阿帕他胺、达罗他胺、恩扎卢胺(还有氘恩扎鲁胺),前列腺癌的患者可选的治疗方案快要一只手数不过来了。将近7亿的研发费用,销售额要多少才能收回成本呢?随着新适应症获批临床,研发费用估计又要往上涨,这个药想要收回成本感觉还要再过几年。
前几天齐鲁花5亿多引进来凯医药的AKT抑制剂的时候,我觉得现在仿制药很难有利润,新做一个品种不知道要花多少年才有可能收回成本,好好挑一个自己有些积累或者看好方向的创新品种也许性价比更高。今天看到了瑞维鲁胺的研发费用,突然觉得创新药企业也不容易,5.3亿看似很高,但是来凯医药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还不算一些沉默成本的摊销。
回过头来,现在的创新药研发看看一派生机勃勃,但有些热门领域却是卷生卷死,我算仿制药新产品多年无法收回研发成本,不知道相关企业内部评估手头上的创新药项目,又有多少可能在五年甚至八年内收回研发成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叙事,现在单一市场想要讲好故事,越来越难。
聊一个不相关的话题,今天看一篇文章,头孢呋辛酯片的原研药国内价格涨疯了,原因是原研缺货,未来很可能断货,有文章分析原因是外企对于非核心品种的态度和定位,以及国内市场相关表现等原因综合造成的,未来这类品种的数量有可能越来越多。
从某个角度上看,不得不佩服前几年MNC剥离非核心资产时购买到有仿制药上市的原研药国内权益的企业,当年看觉得价格高到不理解多久能收回成本,现在看品种只要不被淘汰,这类品种基本上也是有养老保险的品种。
同样的,如果这类品种的国内权益没有被买走,有些品种会不知不觉的走向边缘。只要熬得住,总有把原研和小厂家熬没的时候,这种活到最后就是胜利的感觉怎么说呢,充满着无奈,有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味道。未来不可避免的两极分化,但感觉两级的人都各有各的难念的经。
随想随笔,欢迎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