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基癌症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受限于清除速度快和免疫原性弱的问题。
2025年11月7日,清华大学蒯锐唯一通讯在Advanced Science(IF=14.1)在线发表题为“Designer Solid Self-Emulsifying Nanovaccines Enable Dual Modul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and T Cells for Potent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一种20 nm固体自乳化(SSE)纳米疫苗平台,该平台共同递送肽抗原和含有5'-C-磷酸-G-3'(CpG)基序的寡核苷酸佐剂。
该制剂引发的T细胞反应比传统乳化疫苗高40倍,甚至在低剂量下实现肿瘤完全消退。吸附在SSE疫苗上的载脂蛋白E(ApoE)能增强淋巴结靶向性和树突状细胞内化效率。此外,SSE可被T细胞内化并促进脂筏形成,进而提高T细胞的活化敏感性。这些发现揭示了该纳米疫苗通过同时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实现双重免疫调节的机制。SSE平台为高效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策略,同时为纳米颗粒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机制层面的见解,可为下一代纳米疫苗的设计提供指导。
![]()
新抗原的鉴定通过实现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精准激活,彻底改变了癌症疫苗的研发格局。在各类疫苗平台中,肽基疫苗因其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规模化生产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皮下或肌内注射后,肽基疫苗的淋巴结富集效率低且清除速度快,限制了其诱导强效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能力,导致临床疗效不佳。
为攻克这些难题,亟需开发能增强疫苗向淋巴组织转运、促进树突状细胞(DCs)抗原呈递的递送系统。传统乳剂可形成储库结构减少抗原清除,但也会将T细胞滞留于注射部位,引发细胞凋亡和免疫抑制。类似地,AS03乳剂的平均粒径为150-200纳米,能延长在注射部位的滞留时间,并招募免疫细胞迁移至引流淋巴结以启动免疫应答。相比之下,约20纳米的纳米颗粒可直接进入淋巴管,其淋巴结富集浓度高于200纳米的纳米颗粒。近期研发的超小纳米盘和白蛋白结合型两亲性载体等策略,已改善了淋巴结靶向性,使肽疫苗能够接触到淋巴结驻留DCs,进而通过抗原加工呈递激活T细胞。尽管这些平台前景广阔,但纳米盘或白蛋白的表面特性固定,难以进一步优化递送效果。此外,纳米颗粒的转运机制以及其是否能同时功能性调控DCs和T细胞,目前仍未完全明确。
![]()
SSE 的制备和表征(摘自Advanced Science)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由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聚山梨酯80(PS80)和角鲨烯组成的固体自乳化(SSE)纳米疫苗平台(约20纳米)。通过系统的制剂优化,研究确定了一种能高效富集于引流淋巴结的SSE系统。当负载肽抗原和Toll样受体9(TLR9)激动剂(CpG)时,该SSE制剂可诱导强效的抗肿瘤T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表明,超小粒径和富含载脂蛋白E(ApoE)的蛋白冠,是实现淋巴结内DCs高效靶向的关键。意外的是,SSE纳米颗粒还能被T细胞内化,通过角鲨烯/角鲨烯环氧酶(SQLE)依赖性通路促进脂筏形成,增强DCs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这些发现证实,SSE疫苗是一种强效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癌症免疫治疗平台,同时为DCs和T细胞的双重调控提供了机制层面的见解,为下一代纳米疫苗的设计提供了蓝图。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512139
识别微信二维码,可添加药时空小编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