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老年群体常被认为是数字时代的“边缘人”。然而,当我来到沈阳一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见到的却是专属老年人的“数字红利”:七旬老人使用手机,在“盛情康养”平台上预约上门护理服务;服务老年人的“焕新商城”里,安全扶手、防滑地垫、智能健康手环等智慧养老产品一应俱全;智能化改造的家庭养老床位,能实时传送老人的健康信息……
当科技前沿的光辉与人生夕阳的余晖相交织,不禁让人感叹:技术迈出的一小步,对于那些生活不便的老人来说,正是走进幸福的一大步。构建“一站式”智慧养老平台,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沈阳养老服务模式已经加速迈入“智慧时代”。
众多技术创新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链接万物”的强大数字平台。今年6月,“盛情康养”养老平台上线,通过多部门协同打通养老“大数据”,汇集全国700多家养老服务商,实现康、养、医一体化的全场景养老服务。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发展,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沈阳坚持政府牵引与产业驱动协同发力,提早谋篇布局,大力培育银发经济全产业链,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性“风口”。
在一场座谈会上,我亲身感受到各行业机构和企业对银发经济的巨大热情,“养老+医疗”“养老+文旅”“养老+体育”……层出不穷的“养老+”创新融合发展场景,勾勒出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新生态。
企业家的嗅觉正是市场消费的流向,借助大数据平台精准匹配需求,推动各种养老服务“上链接”,创造出更多应用场景。以平台聚合场景,以场景催生应用,场景应用越丰富,就越能带来“流量效应”,不仅能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更能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激发就业和消费活力,推动银发经济上下游多个产业实现协同发展。
应用场景距离老人越近,越能发挥出科技创新的价值。沈阳市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向基层社区倾斜,推动“嵌入式”养老服务进家门、进社区、进机构,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网络。
智慧养老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是“融合”。数据融合、场景融合、服务融合……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慢产业”,需要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公益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有效合力。“跳出养老办养老”,才能以更高格局、更宽视野来重构养老产业生态,积极探索面向未来智慧养老的“沈阳方案”。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许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