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287"的建成并即将全球开放,标志着我国量子科技产业化进程迈入新阶段。这一系统搭载105个数据比特和182个耦合比特,在处理特定问题时展现出比传统超级计算机快4.5亿倍的算力,预计将于2025年底前接入"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向全球提供服务。随着量子技术被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25年被明确列为未来产业培育的核心领域,这一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作为量子科技的两大核心分支,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市场特征。量子计算当前聚焦于算力突破,致力于解决药物研发、材料科学和金融建模等领域的复杂问题。国盾量子作为国内领先的量子技术企业,不仅深度参与"天衍-287"的研发搭建,还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3%的亮眼业绩。科大国创开发的量子计算编程平台和算法库已服务超过百家科研机构,而光库科技的量子激光器与光调制器则为量子计算设备提供了关键硬件支持。
量子通信则沿着更加明确的产业化道路前进,已建成覆盖全国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神州信息作为量子通信系统集成的重要参与者,2025年第三季度新签量子通信相关订单金额达3.2亿元,在金融和政府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亨通光电凭借其在量子通信光缆领域的技术积累,产品已在多条国家级干线中规模应用。
在量子安全领域,格尔软件专注于后量子密码算法的研发与应用,其参与制定的新一代密码标准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发布。电科网安则依托中国电科的集团优势,在抗量子密码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国芯科技开发的量子安全芯片已进入客户验证阶段,为未来量子通信终端的小型化、低成本化奠定了基础。
从产业链投资价值来看,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突破为硬件提供商带来了明确机遇。光迅科技在单光子源和探测器方面的技术积累已获得多家科研机构认可,银轮股份的极低温冷却系统则解决了量子芯片运行环境的关键需求。中科曙光的量子计算经典计算混合架构解决方案已在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署应用,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全球量子科技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麦肯锡最新发布的《量子技术监测报告》,到2035年全球量子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70亿美元,其中量子计算将占据最大份额,其收入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40亿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720亿美元。这份报告还指出,量子技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私人资本依然占据高份额,但2024年公共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9%,凸显各国政府发展的紧迫感。
量子科技初创企业版图
在量子计算领域,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一批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美国的PsiQuantum在2021年通过D轮融资筹集了4.5亿美元,并计划进行一轮高达7.5亿美元的融资,致力于打造"一台拥有100万量子比特的机器"。法国的Pasqal在2023年2月完成了由新加坡淡马锡领投的1亿欧元B轮融资,该公司专注于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技术。加拿大的Xanadu迄今已累计筹集约2.75亿美元融资,其2022年11月完成的C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本源量子作为国内量子计算龙头企业,2017年成立于合肥市高新区,团队技术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建设。玻色量子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研发光量子计算设备的硬科技公司,于2024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550计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量旋科技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量子计算产业化和普惠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依托教育级核磁量子计算机、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进行产业布局。
在量子通信领域,国盾量子作为国内绝对龙头,其量子通信设备市占率超过90%,承担了国家级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电信量子集团斥资17.75亿元入股,国盾量子获得了强大的市场资源和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地位。亨通光电则凭借其在量子通信光缆领域的技术积累,产品已在多条国家级干线中规模应用,承担了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60%的份额。
龙头企业投资价值与市场地位分析
在A股市场,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的量子科技公司可大致分为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量子科技全产业链企业,以国盾量子为代表,该公司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三大领域均具备规模化产业化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业务收入5596万元,同比大增283.92%,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6%,标志着公司量子计算业务已从研发阶段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
第二梯队是在特定领域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如华工科技、科大国创等。华工科技是全球唯一能量产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的企业,月产能达120万片,在量子通信核心器件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垄断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量子器件收入同比增长210%,光学器件出货超50万颗,海外实验室的5亿元订单正在排队交货。科大国创则聚焦于量子计算软件领域,2025年第一季度量子软件收入增长250%,与中电信合作的量子云管平台项目进入试点阶段。
第三梯队是产业链配套企业,如腾景科技、国芯科技等。腾景科技为"九章"系列光量子计算机提供高精度光学元件,客户覆盖全球科研机构,市占率超60%。格尔软件作为国内量子安全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商,已发布全套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并在政务、金融领域加速落地。
从市场份额角度看,量子通信是目前产业化最成熟的领域。国盾量子在量子通信设备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量子密钥分发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70%,在金融领域市占率达到25%。亨通光电在量子通信光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产品已在多条国家级干线中规模应用。在量子计算领域,华工科技凭借其在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的垄断地位,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
投资时机把握与风险评估
当前量子科技板块经历了一定回调,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机会。从技术发展阶段看,量子通信已进入规模化商用前期,中国建成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构建起全球首个天地一体量子安全基础设施。量子计算正处于从科研向实用化过渡的关键阶段,预计2027-2029年将迎来大规模应用。量子测量则在特定领域逐步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30年,量子传感设备将全面替代传统传感器。
在投资策略上,建议采取分阶段、分领域的组合配置。短期(1-3年)可重点关注量子通信和量子安全领域,这些领域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需求明确。中期(3-5年)可布局专用量子计算应用和量子测量高价值领域。长期(5年以上)关注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生态建设。随着"十五五"规划将量子科技列为重点培育方向,政策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评估量子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建立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技术创新性与独特性方面,应关注企业是否拥有突破性技术,如华工科技在量子点激光器芯片领域的全球唯一量产能力。产学研结合程度方面,科大国创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深度合作,参与"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发。知识产权布局质量方面,国盾量子拥有国内外授权专利588项,知识产权总量突破1000件。商业化前景方面,神州信息的量子通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已在金融、政务等领域落地,单个项目金额超过1亿元。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以下关键指标:一是技术突破进展,如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错误率的降低等;二是商业化落地速度,特别是企业在金融、医药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案例;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政策的导向。根据麦肯锡报告,未来五到十年内,价值将从设备和组件转向应用软件和服务,这一趋势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管控方面,需重点注意技术路径不确定性风险,量子计算有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最终哪种路线胜出尚不确定。产业化进程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也存在,量子计算从技术突破到商业化应用需要时间,目前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仍无法超越传统计算机。估值过高的风险也需要警惕,部分概念股因市场预期过高而估值较高,存在回调风险。
量子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挑战并存。量子计算仍面临量子比特稳定性、纠错能力等技术瓶颈,预计要到2028-2030年才能在特定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量子通信虽然产业化程度较高,但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深化仍需时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技术路线演进、政策支持力度和商业化落地进度,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且与国家级项目合作紧密的企业。
风险提示:量子技术迭代快速,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产业化进程可能低于预期;部分概念股估值较高,存在回调风险;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可能影响产业链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基于2025年第三季度前的公开信息整理,数据来源包括公司公告、行业研究报告等,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