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11月15日讯 (记者 杨威)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获悉,去年至今,为进一步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实施,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相关资金20.78亿元,精准支持全区社会科学普及能力提升及其体系建设。
在直接投入方面,聚焦社科普及核心环节,自治区财政安排内蒙古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项目经费,专项用于组织实施四季集中科普活动和支持社科普及读物出版等;投入资金重点保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赓续红色基因 建设北疆文化”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保障社科普及“七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网络)等创新活动开展;下达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经费,为社科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支撑,推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上述直接投入,有效强化了社科普及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长城拥抱黄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读物出版,扶持并认定、新增内蒙古民族大学红色音乐文化传播基地等13个社科普及基地,强化了大众讲堂功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在间接投入和资金统筹方面,自治区财政将文化、广电等领域相关资金纳入社科普及事业发展大盘,安排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和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资金,激励相关部门单位依托文物、革命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旅资源开发优质社科普及产品,拓展研学实践教育阵地,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科普内容供给与服务水平,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延伸;下达资金支持广电系统实施应急广播体系、智慧广电固边等工程,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显著增强科普信息的全域覆盖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