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朱媛丽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11月12日,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第七小学正在开展一场主题为“课桌跃动 童声飞扬”的课桌舞比赛。只见学生们一边用标准而充满深情的国通语歌唱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边跟随音乐拍手、击桌,在课桌前舞动身体,整齐划一的歌舞表演,不仅缓解了学生课业压力,也展现出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明确提出要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因此我们尝试课桌舞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实施一年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是践行‘双减’的尝试,也让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落地、传播。通过歌唱与简单舞蹈动作相结合,也进一步助推了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使用。”锡林浩特市第七小学副校长柴万叶说。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以学校为主阵地,同时覆盖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开展一系列工作。在校园内,创新开展“五个一”活动,通过举办主题班会、经典诵读比赛、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小手拉大手”家庭互动等活动,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通过“石榴籽”微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关键,锡林浩特市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能力,开展专项培训,鼓励教师使用“畅言国通”APP等工具进行日常练习,并通过板书、硬笔字训练夯实基本功。不仅开展校内结对帮扶机制,还在学校间开展“同城异校联片”教研、教师“一对一”结对跟岗指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优秀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包联辅导,甚至在寒暑假开设托管班,确保学习效果。同时,面向社会,深入社区嘎查开展宣传推广,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下一步,锡林浩特市将继续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师生语言应用能力,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