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干了17年,从普通职员做到部门经理,真没想到被裁还能拿到这么多补偿!”刚拿到裁员补偿款的李姐(化名)又惊又喜。原本以为只能拿到几个月工资,结果核算下来的金额远超预期,细究之后才发现,原来裁员补偿里藏着这么多合法权益,很多人都因为不懂算法白白吃亏。今天就结合劳动法规定,把裁员补偿的核心算法讲透,不管是老员工还是新职场人,都能照着算清自己的应得权益。
李姐的情况很有代表性:在公司工作17年,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含奖金、津贴)1.5万元,所在城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5000元。一开始HR给出的补偿方案是“N+1”,即17个月工资加1个月代通知金,合计18个月工资。但李姐咨询专业人士后发现,除了基础补偿,还有未休年假工资、社保补缴等多项权益,最终拿到的总补偿比最初方案多了3万多元。
其实很多人被裁时只知道“N+1”,却不知道还有隐藏权益,先把核心补偿项目和算法拆明白,人人都能对号入座。
核心补偿1:经济补偿金(N),工龄越长拿越多
这是裁员补偿的基础,法律依据明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按1年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关键细节要记牢:
• 工龄计算:从入职当天到解除劳动合同当天,哪怕差几天满1年,也按1年算,李姐17年零3个月工龄,按18年算?不,这里要纠正,17年零3个月满17年且超6个月,仍按17年算(满6个月才按1年补);
• 工资标准:是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应发工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提成、津贴,不是只算基本工资;
• 上限规定:如果你的月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补偿年限最高按12年算,工资按3倍封顶。李姐工资1.5万元刚好是当地5000元的3倍,若工资超3倍,17年工龄也只能按12年算。
核心补偿2:代通知金(+1),满足条件才能拿
不是所有裁员都有“+1”,只有公司没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才需要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工资标准和经济补偿金一致,按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算。
如果公司提前30天通知了,就没有这笔钱;要是协商一致解除合同,也可以和公司谈代通知金,没有强制规定,全看协商结果。
核心补偿3:违法解除赔偿金(2N),这些情况能拿双倍
这是很多人容易错过的“大头”,如果公司裁员程序不合法,比如没提前通知工会、属于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2N),而不是单倍的N。
哪些情况算违法解除?比如员工没有严重违反公司制度、没有不胜任工作,公司单纯以“业务调整”为由裁掉无固定期限员工,就可能构成违法解除,此时可以要求2N赔偿。像李姐这样的17年老员工,若属于违法解除,仅这一项就能拿到34个月工资,比N+1多拿16个月工资。
隐藏补偿4:未休年假工资,日薪3倍赔付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权益,很多人以为没休的年假就作废了,其实法律规定必须给补偿。《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未休年假应按日工资300%支付报酬,其中包含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所以实际额外补2倍即可。
计算方法很简单:
• 应休年假天数: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满20年15天,满1年不满10年5天;
• 折算公式:(当年已工作天数÷365天)×全年应休天数 - 已休天数,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补;
• 日工资=月平均工资÷21.75天。李姐17年工龄应休10天年假,当年已工作270天,未休10天,折算后应补10天,按日薪约689元(1.5万÷21.75)算,额外补2倍就是1.378万元。
其他隐藏权益:这些钱也该拿
除了上面3大核心补偿,还有几项容易遗漏的权益,累计起来也不少:
• 社保公积金补缴:如果公司有未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的情况,可要求补缴,或折现补偿;
• 加班工资结算:在职期间的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节假日加班,没结清的要一次性结算,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倍工资算,休息日加班没安排补休按2倍算;
• 福利补贴结算:比如未发的年终奖、季度奖、交通补贴、餐补等,只要合同或公司制度有规定,都可以要求结算。
维权攻略:被裁后这样做,不吃亏
很多人被裁时慌慌张张签字,事后才发现权益受损,记住这3步:
1. 不盲目签字:收到补偿方案后,先不要急着签字,要求公司提供书面方案,明确补偿项目、金额、计算方式,给自己几天时间考虑;
2. 核实权益:对照上面的补偿项目,自己核算应得金额,不清楚的可以打12333人社服务热线咨询,或咨询法律援助;
3. 保留证据:收集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考勤记录、未休年假证明等,若公司拒绝支付合法补偿,可申请劳动仲裁,证据充足基本能胜诉。
最后提醒大家,裁员补偿的核心是“合法”,公司不能随意降低补偿标准,也不能用“绩效不达标”等借口克扣补偿。像李姐这样的老员工,工作10年以上就属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不能轻易解除,若违法解除,一定要坚决要求2N赔偿金。
职场中难免遇到裁员,与其慌慌张张接受不公待遇,不如提前摸清权益算法。不管工作年限长短,这些法律赋予的权益都该牢牢掌握,关键时候能帮自己多拿一笔“保障金”。赶紧收藏这篇攻略,也转给身边的朋友,万一遇到裁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吃亏!
需要我帮你根据你的工作年限、工资标准,精准核算一份专属的裁员补偿清单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