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城里混不下去,农村也回不去了?
最近农业农村部开了个会,重点提了个“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话听着有点绕,但说白了就是别让大批回乡的人没事干、没着落。有些人一看到这个就紧张,觉得是不是城里待不住,农村也回不去了?其实这事儿还真不是大家想的那样。
我先说说会上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江文胜在会上讲得很明白,要把培育乡村工匠放在重要位置,同时得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支持就业帮扶车间升级,让技能培训更实用。特别提到了要继续实施好返乡回流脱贫人口促就业专项行动,就是怕大家回乡后聚在一起没活干。所以你仔细品,这个政策根本不是不让大家回乡,而是怕你回去后找不到工作,生活成问题。
![]()
说到这儿,我想起江苏连云港刚出的一个政策。他们每年要开发3万个市场化岗位,重点放在新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这些新兴领域,还专门为“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设了5000个见习岗位。连科研助理、“三支一扶”这种政策性岗位也每年准备3000个。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村现在也不是只有种地这一条路,机会正在多起来。
不过咱也得实话实说,现在农民工回乡确实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上饶市广丰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调研发现,大约40%的返乡农民工只会传统体力劳动技能,跟本地新兴产业的需求对不上。再加上像64岁的郭老满那样,因为年龄问题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回乡后又担心没收入。这种“年龄门槛”和“技能错位”确实让不少人卡在中间,挺为难的。
![]()
面对这些问题,各地其实已经在想办法了。广东的做法挺全面,他们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就是要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他们还特别提到要发展银发经济,让这成为农民工就业新的增长点。我觉得这个思路很好,毕竟农民工里年纪大的也不少,总不能都去干体力活。
![]()
上饶市广丰区的做法更接地气,他们建起了“5+2就业之家”服务体系,在区、乡、村三级建了128个服务网点。这就好比把工作机会送到了村民家门口,不用跑远路就能找到活干。他们2025年上半年就开展了19期技能培训,让799人学到了新本领。像52岁的阮桂英,参加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后,就在本地养老机构上了岗,每月能拿4000元。这种“精准培训”确实能解决大问题。
对于想创业的人,政策也有考虑。连云港市推出了“云岗助贷”,把支持对象扩大到了个体工商户,单户授信额度提到了5000万元。广丰区有个叫周琦的,就是用45万元创业贷款创办了电商公司,专门做宠物直播,结果年销售额破了3000万,还登上了抖音电商宠物直播服务商榜首。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说明农村的创业空间正在打开。
![]()
当然,我也知道有些人担心回乡后土地没了或者种不了地。甘肃就在全面推进撂荒耕地整治,要唤醒960万亩“沉睡”的耕地。他们分类施策,把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结合起来。虽然面临基础条件差、农业效益低这些老问题,但他们通过加大补贴、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在努力解决。
![]()
我个人觉得,看待“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个政策,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初衷。它不是限制,而是保障;不是堵路,而是铺路。农业农村部这次会议强调的,其实就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不让大家陷入“返乡即失业”的困境。
从更广的角度看,现在的农村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随着乡村振兴推进,农村需要的不仅仅是种地的人,还需要养老护理员、电商主播、家政服务人员等各种新职业。这意味着农民工回乡后,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新的出路。
![]()
所以啊,别被“防止规模性返乡滞乡”这个词吓到,它背后其实是一整套支持系统。城里混不下去?农村回不去?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是——无论城里还是农村,都要有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政府在做的是搭建平台、提供支持,而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抓住机会、提升自己。这样看来,农村不仅回得去,还可能成为新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