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方案》,11月起全国多地新“村村通”工程密集开工。不少农民朋友还在催着修水泥路,却不知道这次升级早跳出“修路”的单一范畴,变成了打包交通、数字、民生的“乡村福利包”。
![]()
更关键的是,工程涉及占地拆房时,国家划了4条“硬红线”,有人因为不懂规矩,自家菜地被占却没拿到补偿,还有人房子拆了半年没拿到安置费。其实只要摸清政策,不仅能顺利享福利,还能守住自己的地和钱。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新“村村通”的亮点和红线,不管你家在河北平原还是四川山区,看完都能心里有数,遇事不慌。
一、新“村村通”早不是修水泥路!3大升级戳中农民痛点
以前的“村村通”,不少是3米宽的窄路,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农机进不了田、快递到不了村。但11月落地的新版本,把“通得了”变成“通得好、用得爽”,每一项升级都解决农民日常难题,看完你会发现“比只修水泥路强10倍”。
首先是交通升级:路变宽还能到地头。新规要求主干道至少4.5米宽,连接主干道的村道要6.5米以上,还得加错车道,农用车和小汽车会车不用再找宽地方避让。河北邢台某村10月开工后,把原来3米的路拓宽到4.5米,还修了“田间路”,收割机直接开到玉米地,村民再也不用扛着粮食走半里地。更贴心的是,临水临崖路段必须装护栏,路面有了“终身负责制”,谁施工、谁监理都登记在案,以后路坏了能直接找责任方返修,不会再出现“修完就坏没人管”的情况。
其次是数字升级:5G到村还能在家办事。“网速慢、信号差”曾让不少农村朋友头疼,这次政策要求2025年底前所有行政村5G全覆盖,目前中国移动进度已达92%,11月集中攻坚偏远村落。四川攀枝花有个9户人的深山聚居区,之前打电话都断断续续,通了5G后,村民在家直播卖山货,收入翻了3倍。千兆宽带也会入户,家庭网速不低于100M,孩子上网课、老人视频通话再也不卡。更方便的是“数字政务”,以前办宅基地审批要跑3趟县城,现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就能办,材料提交后20个工作日内给答复,省时又省力。
最后是民生升级:污水有处去,快递送上门。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堆的问题,这次也有解决方案——工程会同步铺污水管网,建小型污水处理站,夏天院子旁边再也不会臭烘烘。每个村至少设1个快递收发点,要么在村委会,要么和小卖部合作,还明确“进村不额外收费”,以前“到乡取件加5块”的情况属于违规,能直接投诉。山东烟台的樱桃种植户老李说,今年11月快递点建好后,早上摘的樱桃当天就能发冷链,损耗比以前少一半,还省了自己拉到县城寄的油钱。部分村子还会建村级养老服务站,提供健康体检、日间照料,老人在家养老,儿女在外打工也能放心。
二、占地拆房先看这4条红线!碰一条都可能白忙活
新“村村通”是好事,但涉及占地拆房时,必须守规矩。国家明确的4条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碰,有人因为没记牢,辛苦种的果树被砍却没拿到补偿,还有人房子拆了没地方住,这些亏完全能避免。
红线一:基本农田绝对不能占。基本农田是农民的“饭碗田”,政策要求工程选址必须避开,就算实在要占一般耕地,也得办严格的审批手续,还要落实“占补平衡”。河南周口某村今年10月推进工程时,原规划要占3亩基本农田,村干部觉得“占一点没人发现”,没审批就开工,被村民举报后,自然资源部门当场责令停工,重新规划路线,相关责任人还被问责罚款,这事儿在当地自然资源局官网都能查到。大家赶紧翻自家的《土地确权证书》,上面标“基本农田”的,谁想占用直接拒绝,还能打12336举报。
红线二:没补钱不能拆房占地。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一条,国家明确“先补偿、后施工”,不管是占承包地还是拆房子,必须先签协议、给足补偿款,确保农户安置好才能动工。河北邢台的李大哥家半亩菜地被占,村里按每亩3.8万元给土地补偿费,还补了2000元青苗费,他签字后一周内,钱就打到“一卡通”里,没经过村委会转手,避免了克扣拖欠。补偿标准也有讲究:占承包地给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拆房子给房屋补偿费、临时安置费,院子里的果树、水井也得单独算钱,少一项都不行。
红线三:不能超范围占地拆房。工程占地拆房的范围,必须按审批的规划来,多占一分地、多拆一间房都不行。安徽宿州某村建物流驿站时,原本想多拆几间房扩大场地,村民发现后集体拒绝,指出“超范围得重新审批”,最后施工队按原规划执行,没多占一户宅基地。如果发现施工队要占自家没在规划里的地,或者想拆协议外的房子,直接找乡镇政府反映,别不好意思拒绝,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红线四:古树老宅必须绕着走。村里的古树、老祠堂、革命旧址都是“宝贝”,政策要求施工路线必须避开,就算绕路多花钱、多费时间也不能破坏。江西赣州某村10月铺污水管网时,原路线要经过一棵300年的古樟树,村干部发现后立马停工,联系部门重新规划,虽然多花了5天工期,但保住了村里的“传家宝”,还被当地当成“生态和建设双赢”的典型案例。要是看到施工队想砍古树、拆老宅,赶紧拍照留证,向林业或文物部门举报,别让“惠民工程”伤了村里的根。
三、遇到占地拆房别慌!3步走能守住自己的利益
不少农民朋友遇到占地拆房时,要么慌着签字,要么硬扛着不配合,其实只要按步骤来,既能支持工程,又能守住自己的地和钱,这3个实用办法一定要记牢。
第一步查手续:没合法审批的坚决不签字。正规的“村村通”项目,必须有3个手续,大家可以要求村干部公示:一是自然资源部门的《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证明占地合法;二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项目备案文件》,证明项目合规;三是补偿方案公示,至少公示7天,还得附举报电话。去年河南某村有个“假村村通”项目,没这些手续就想占地,村民发现后举报,最后项目被叫停,避免了损失。
第二步核补偿:对照标准自己算清楚。补偿方案公示后,别光听村干部“给多少是多少”,自己上网查当地政府官网发布的《2025年农村拆迁补偿标准》。比如湖南岳阳某村拆房时,按砖混结构每平米800元、砖木结构每平米600元算房屋补偿,还给了每户3000元搬家费和6个月过渡费,村民对照标准算完,没发现少给一分钱。要是算下来补偿不够,直接跟村干部提,还能找乡镇部门反映,合理诉求肯定能得到解决。
第三步留证据:照片协议都存好。沟通前,给自家房子、田地拍照片、录视频,重点拍房屋结构、院子里的果树和农作物;沟通时,关于补偿金额、支付时间的重要内容可以录音;签协议时,仔细看每一条,尤其是补偿款到账时间和安置方式,别签“空白协议”。四川一位村民就因为签了空白协议,原本承诺的2万元青苗费没拿到,最后因为没证据,维权特别费劲,这亏大家千万别吃。
四、这些福利别错过!2个补贴能直接领
新“村村通”落地时,还带着两个“隐藏福利”,不少农民朋友不知道,白白错过拿钱的机会。其实只要符合条件,提交材料就能领,手续还特别简单。
第一个是**“户户通”修缮补贴**。如果家门口到主干道的连接路还是泥路,村里统一规划后,农户可以申请补贴:修缮加固的每户补不低于7000元,重建的最少补2.2万元,这笔钱能和危房改造补助分开拿,直接打到“一卡通”里。山东临沂某村11月有20户申请了补贴,10月底完工的农户,11月中旬就拿到了钱,用来买水泥和砂石,不用自己掏太多腰包。
第二个是危房改造补贴。要是家里的房子是C级或D级危房,在工程推进期间申请改造,修缮加固最少补7000元,重建的补2.2万元以上,具体金额根据当地经济水平调整。河北衡水的王大爷家房子漏雨,申请补贴后,花了3万元重建,自己只掏了8000元,验收合格30天内补贴就到账了。申请时直接去乡镇政务大厅,材料齐了20个工作日内就能批,不用跑多个部门。
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补贴都要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各地截止时间不一样,最好去村委会问清楚,别等过了期才想起,白白浪费机会。
五、避坑指南!3个常见错误别犯
在新“村村通”推进过程中,不少农民朋友因为犯了小错误,要么没拿到补贴,要么权益受损,这3个坑一定要避开,比啥都重要。
第一个错误轻信“先拆后补” 。有些村干部会说“先拆房,补偿款后面就到”,但政策明确要求“先补偿后施工”,没拿到钱、没签协议前,坚决不能让施工队拆房。去年安徽某村有户村民信了“先拆后补”,房子拆了半年没拿到补偿,最后找乡镇政府维权才解决,耽误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个错误不看规划就签字。有些农户没看清楚占地拆房的范围,就稀里糊涂签了字,结果自家菜园子被多占了一块。签字前一定要对照规划图,确认占的是哪块地、拆的是哪部分房子,有疑问当场提,别等施工了才发现不对,那时再改就麻烦了。
第三个错误放弃举报机会。如果发现项目占了基本农田,或者补偿款被克扣,别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接打12336自然资源举报电话,或者去乡镇政府反映。国家对违规行为“零容忍”,去年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违规项目被举报后停工整改的案例,维护自己的权益不丢人。
新“村村通”是国家给农民的福利,只要摸清政策、守住红线,就能既享便利又护好利益。但要提醒一句,本文仅供读者参考,具体的工程范围、补偿标准、补贴申请流程,以当地政府发布的官方通知为准,有不清楚的地方,直接去村委会或乡镇部门咨询,得到的信息最准确。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村的新“村村通”开工了吗?是在拓宽道路,还是装5G基站?在占地拆房或申请补贴时,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帮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